文档详情

足部穴位全息图 .pdf

发布:2025-03-30约7.8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足部穴位全息图

足部穴位全息图

尽管足部反射区按摩法可以调节全身,治疗全身疾病,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如急

性传染病,急性中毒等,如采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就要延误病情.这时必须及

时采用药物疗法或手术疗法等急救措施.只有当病势缓解后,以足部按摩做为辅助手

段进行调理性治疗.现将这类情况分述如下:

1.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流感,肝炎,结核,细菌性痢疾,伤寒,流脑,乙脑,疟疾,克山病,

流行性腮腺炎等等.

2.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毒蛇,毒虫的咬伤,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

等.

3.各种急性高热患者.

4.各种严重的出血病:包括吐血,衄血,呕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内脏出

血等.如这时采用足部按摩疗法,会加速血液循环,造成更大量的出血.

5.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否则会引起经量过多,流产等.

6.必须实施外科手术的疾病,如阑尾炎,腹膜炎,肠穿孔,骨折,各种关节脱位等等,

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7.急性心梗病情不稳定时,严重肾衰,心衰等患者;均要避免采用这种方法,否则可

能加重肾脏,心脏的负荷,诱发心梗复发或加重肾衰而发生生命危险.

以上几种情况,足部按摩必须慎用,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推荐足部的基本结构及名称

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

个。

(一)足部的骨骼

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

及骰骨,共7块。

(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

节。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

(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

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

(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

节。

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

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

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

跖骨粗隆

(位于足外侧中部)。

3.趾骨共14块。包括:

(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

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

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

一跖骨小头(图1——2)。

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

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

膨大部等。

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

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

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

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

—4)。

(三)足部的关节

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

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

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

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3

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

(四)足的各局部名称

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

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

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

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

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

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

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

足跟3部分。

足部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室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宾客受风着凉。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宾

客双足。

2.按摩前,保健按摩师与宾客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

感染。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