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TOC \o 1-5 \h \z [摘要] 1
引言 2
HYPERLINK \l bookmark2一、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
HYPERLINK \l bookmark4(一)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3
(二) 管理当局和控股股东有操纵会计信息的条件和要求……3
HYPERLINK \l bookmark8(三) 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 3
HYPERLINK \l bookmark10(四) 注册会计师没有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3
二、 上市公司如何进行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手段及案例分析…4
HYPERLINK \l bookmark12(一) 上市公司如何进行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手段 4
HYPERLINK \l bookmark16(二) 案例列举及分析 5
HYPERLINK \l bookmark20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方法 8
HYPERLINK \l bookmark22(一) 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 8
HYPERLINK \l bookmark24(二) 完善公司产权制度 8
HYPERLINK \l bookmark26(三) 提高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8
HYPERLINK \l bookmark28(四)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9
HYPERLINK \l bookmark30(五) 加大处罚力度,引进民事赔偿制度 9
HYPERLINK \l bookmark32结束语 10
10参考文献
10
摘要
中国股市成立已有10多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 列会计造假事件,会计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仅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也损害 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相当重要的。本文通过实 例诠释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法,并提出了相关治理方法。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上市公司;治理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本的趋利本质得到充分的发 挥和体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频繁发生。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逐渐关系到金业 的生死存亡,金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耍性,然而利用舞弊手段掩盖财 务报告真实性的现象愈演愈烈。冃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情况比较严重, 这不仅严重扭曲了股票的价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 极大地挫伤了股民投资的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分配不公,信用水平下降,破坏了社 会经济秩序。如果不加以严厉的打击和治理,我国的资本市场就难于有效健康的 发展。针对这一现彖,本文从会计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上市公司信息失真进 行剖析。
国外会计信息失真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典型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可以 追溯到18卅纪初英国的“南海公司破产案件”。进入21世纪,作为西方发达国 家代表的美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会计造假案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安然事 件”、“施乐事件”、“世界通信公司事件”和“默克事件”等。2007年次贷危机 带来的影响尚未平息,前不久,自称“口不落”的迪拜世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该公司各类资产分布丁?全球约100个城市,涉及领域包括港口运营管理、地产项 冃开发等各行各业,但数据显示,迪拜世界公司债务总规模达到590亿美元。各 国股票乂呈现出下滑趋势。
国内对财务欺诈的研究主耍集中于定性分析,立足于从制度上进行分析,提 供治理对策,近年来开始向定量分析转移。Beasley (1996)通过对75家有 财务欺诈和75家无财务欺诈公司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后认为无财务欺诈公司 相对有财务欺诈公司具有显著高比例的外部董事。Green Choi (1997)利用 神经网络模型对财务欺诈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模型判断,一般情况下,具有高存 货比率、高资产负债率、低资产净利率和低营运资金比率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财 务欺诈。刘姝威(2002)利用财务分析、基本面分析以及现场调查等定量、定 性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和识别。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根拯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
下儿个方而: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由于冃前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 有股在公司总股本中占有绝大比例,流通股所占比重较低,国有股“一股独大”。 大股东往往利用具优势,操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由丁股 东大会基本上成了国有控股股东的“一言堂”,严重影响公司的产权结构和治理 结构。一方而,占有绝对控股权地位的国有股主体缺位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 计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股由于持股比例较小,可能会存在“搭便车” 心理,导致其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