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总第104期2010年第30期SerialNo104No302010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生产手段和现代技术逐步装备农业的过程是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经济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劳动者的过程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生存环境的过程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1。其内容应包括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劳动者的现代化、组织管理的现代化、运行机制的现代化、资源环境的优良化以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化。在21世纪中叶实现的农业现代化至少应具备如下特征2第一要在数量很多的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第二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以机械技术为辅寻求传统的精耕农作技术和现代化农业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下的有机结合第三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以劳动集约和技术集约为主以内涵发展来提高农业总体生产效率第四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地域差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只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等生产方面而且表现在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转换等生产关系方面不仅表现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调整使农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等宏观经济战略和格局方面而且表现为农民真正成为享有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利益集团方面。纵观中国五十年来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3第一阶段1949—1958年为农业蓬勃发展的阶段。1949—1952年全国实行土地改革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粮食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39倍农民收入增长30农民生活明显改善1。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1953—1957年的农业政策主要是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由于操之过急把本来计划用十二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就突击完成了。其结果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过总的说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粮食年递增3.5棉花年递增4.7肉类年递增3.3农民收入年递增5.4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第二阶段1958—1966年为曲折发展阶段。1959—1961年为农业衰败倒退的阶段。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们的政治、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人民得到了实惠。但由于轻率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办人民公社实行所谓的供给制吃“大锅饭”一平二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从1962年农业开始恢复发展到1966年多数地区农业已恢复到1957年水平。第三阶段1967—1977年为农业长期停滞徘徊阶段。1966年下半年“文革”动乱逐渐波及农村1967年开始夺取县级政权乱了以后是公社夺权基层也乱了。“左”的政治、经济政策对农村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收自留地批“三自一包”限制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搞以粮为纲使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调整后略有发展的农村商品生产又退向自给自足的自主经济。所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停滞。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农业快速发展阶段。真正的农真正的农业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普遍实行了“联户承包责任制”开始的。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改革若干问题》文件中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方式虽然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发生分离农民以户为单位对他所承包的土地拥有了一定时期内尽管只有十五年的自主经营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长久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温饱愿望农村经济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4。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理论界较为一致的认定是中国人口众多已达13亿其中农村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收稿日期2010-05-13作者简介于转利1977-女河南洛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理论与农村金融政策研究。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于转利西藏民族学院陕西咸阳712100摘要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来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并针对目前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程度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传统技术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28-0228——文化、技术素质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过去的长期供给不足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品质与效益较差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经济发展的封闭性仍具有巨大惯性城乡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但支持现代经济的基础不足资金严重短缺5。而中国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对矛盾1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中国的资源绝对量大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贫乏。人均耕地不足0.1hm2只相当于美国的12和加拿大的4.3森林面积平均每人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