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医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28
PAGE 1
第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住院病人、家属、医院职工等)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及原因
(一)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形式
1.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病人抵抗力下降时,可由于位移等原因导致感染。
2.外源性感染 (1)交叉感染 (2)环境感染
(二)影响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1.药物
2.侵入性诊治手段的广泛应用。
3.环境污染
4.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医院内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灭菌不严或无菌操作不当。
5.易感人群的增加
(三)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1.感染源 即感染的来源,是指带有病原体的人或环境。
2.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空气传播
(3)输液、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3.易感人群 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病人。
三、医院内感染的监控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一)清洁 清洁是用清洁剂和清水去除物体表面和污逅及部分微生物的方法,常用于地面、墙壁、家具、餐具等处理或消毒、灭菌前的准备。
(二)消毒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芽孢以外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
(三)灭菌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经过灭菌处理后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二、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灭菌的方法是利用热力和辐射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一)干热消毒灭菌法
1.干烤法 是指将物品放入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的方法.常用于玻璃,搪瓷,金属材料器具的灭菌.
2.燃烧法
(1)焚烧法 (2)火焰燃烧法 (3)酒精燃烧法
(二)湿热消毒灭菌法
1.煮沸消毒灭菌法 是一种经济、方面的消毒灭菌方法,效果也比较可靠。将水煮沸至100射适度,保持5~10分钟达到消毒,1~2H达到灭菌效果。在水中加上1%~2%碳酸氢钠,沸点达到105摄氏度,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注意事项如下:
(1)煮费消毒前应将物品洗净后放入水中,水面应高出物品3cm ,煮锅应加盖.
(2)不同种类的物品应做好相应的处理,如玻璃物品用纱布包好,从冷水或温水放入,橡胶物品用纱布包好,从水沸后放入.
(3)水沸后开始计时,如中途加入药品,应丛第二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2.流通蒸汽法
3.压力蒸汽灭菌法
(1)适用范围 (2)灭菌原理
(3) 灭菌方法 ①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②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③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4)灭菌效果监测 ①工艺监测 ②物理监测
③化学监测法 ④生物监测法
(5)注意事项 ①灭菌包装和容器合适 ②灭菌物品装填合理
③防止蒸汽过热 ④安全操作 ⑤重视监测灭菌效果
(三)紫外线消毒
1.适用范围及条件 (1)紫外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紫外线照射能量底,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3)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4)紫外线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射适度,温度过高过底都会形象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用紫外线照射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2.使用方法 (1)对物品表面消毒 (2)对室内空气消毒
(3)对水和其他液体消毒
3.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一般每2周用酒精棉球清洁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消毒室内空气时,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圾和水雾,温度底于20射适度或高于40射适度,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3)紫外线消毒时应达到足够剂量,如灯管强度底于70Uw/cm2时,应予以更换。或建立使用时间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H,应予以更换。
(4)照射时间从灯亮5~7min后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