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第2课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课 题 】七上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第二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
●在地图上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正确阅读、使用地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运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图上或实地距离。(重点)
2.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的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难点)
3.通过“景物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图,了解图例和注记符号的含义,并能正确阅读、使用地图。
【教学模式】“学教2:1”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读图思考计算、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课本、地图、《助学》、课件,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练习与
导入[练习导入]:
一、读图回答:
1、小河流向 方向。
2、沿公路由A到B是向 方向走。
3、沿公路由B到C是向 方
向走。
二、读图填空:
1、B、C、D都在A的 方向,点C在点D的 方向。
2、点B在C的 方向,点D在B
的 方向。
通过练习,考察学生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掌握情况。衔接
与
过渡同学们,“十一”假期期间,大家出去旅行了吗?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旅行好去处,视频播放《九寨沟旅游短片》?师: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啊?那有没有同学知道九寨沟距枣庄实际有多远?九寨沟位于枣庄的那个方向?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了。
测量与
计算活动一:比例尺:
1、实践测量与计算:
①首先展示教室的平面图
北
台
讲
户
窗
门
请同学们用直尺和卷尺分别测量出图上教室的长和宽以及实际教室的长和宽。
②填空:
长宽图上教室2cm1.2cm实际教室10m6m2、定义:什么是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没有单位?
③拓展延伸:
(1)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合作测量)
1.学生分组测量出图上教室的长和宽和实际教室的长为和宽。
(填空计算)
2.学生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填空计算,请四名学生黑板计算。
10m=1000cm
比例尺=2÷1000
=1/500
3.学生根据计算说出比例尺的定义与公式
4.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
练习与
过渡变式练习:
1.若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比例尺是1:6000000,求两地实际距离?
小贴士:
在计算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km cm 加5个“0”
cm km 去5个“0”
5÷(1/6000000)300km
2.若两地实际距离是200km,比例尺是1:2000000,
求两地图上距离?
200kmm(1/2000000)=10cm
3. 读图填空:
在“京津唐地区”图上,量出北京至唐山的图上距离距离为 cm,计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km。
在“北京城区周边”图上,量出丰台至通州的图上距离是 cm,计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km;
4.出示中国旅游图,引导学生计算九寨沟距枣庄实际距离,并辨别方位。读图
与
转换3、表示方法:展示三幅地图,提问:这三副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形式示例数字式1:800 000 00(1/800 000 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线段式800
(千米)
0
1600
变式练习: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1∶6000000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300km
通过读图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比例尺三种形式的互换方法。比较
与
总结5、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出示例题:
1、比较、、三个比例尺的大小。
0
50千米
2、以下三个比例尺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
①
② 1③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50km。
点拨: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先把它们换成数字式
议一议:在进行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时,应注意什么?(比较计算)
1、学生比较后回答:
>>
2、①比例尺转化为
③比例尺转化为
3、①﹥③﹥②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方法:即先把它们换成数字式,分母大的比例尺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大。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