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浇混凝土工程.ppt

发布:2019-07-12约8.84千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与整体性。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捣实和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相互联系和影响,任一施工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近年来随着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随着商品混凝土的篷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此外,自动化、机械化的发展和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的应用,也大大改变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面貌。 混凝土工程分为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工程,其施工工艺包括:组成材料的计量、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 1 混凝土的配料 混凝土的配料即按一定的配合比,应保证结构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节约水泥的原则,必要时还应符合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如抗冻性、抗渗性等方面的要求。 (1)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含水量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率随季节、气候不断变化。如果不考虑现场砂、石含水率而按实验室配合比投料,其结果是改变了实际砂、石用量和用水量,造成各种原材料用量间的比例不符合原来配合比的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保证按配合比投料,施工时要按砂、石实际含水率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修正。调整以后的配合比称为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搅拌机 按工作原理可将搅拌机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类。 自落式扩散机理:它是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重力的作用,自由落下,由于各物料颗粒下落的高度、时间、速度、落点和滚动距离不同。从而使物料颗粒相互穿插、渗透、扩散,最后达到分散均匀的目的,由于物料的分散过程主要是利用重力作用,故又称重力扩散机理,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就是根据这种机理设计的。 强制式扩散机理:它是利用运动着的叶片强迫物料颗粒分别从各个方向(环向、径向和竖向)产生运动,使各物料颗粒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相互之间产生剪切滑移以致相互穿插、扩散,从而使各物料均匀混合。由于物料的扩散过程主要是利用物料颗粒相互间的剪切滑移作用,故又称剪切扩散机理。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就是根据这种机理设计而成的。 现场搅拌机 投料顺序 确定原材料投入搅拌筒内的先后顺序应综合考虑到能否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机械的磨损与混凝土的粘罐现象,减少水泥飞扬,降低电耗以及提高生产率等多种因素。按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可分为: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和裹砂石法等。 ①一次投料法:这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它是将砂、石、水泥和水一起同时加入搅拌筒中进行搅拌。为了减少水泥的飞扬和粘罐现象,对自落式搅拌机,常采用的投料顺序是:先倒砂子(或石子),再倒水泥,然后倒入石子(或砂子),将水泥夹在砂、石之间,最后加水搅拌。 ②二次投料法:先将水泥、砂、和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均匀的混凝土。国内一般是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砂浆约1min~1.5min。然后再加入石子搅拌约1min~1.5min。 试验表明,二次投料法的混凝土与一次投料法相比,混凝土强度可提高约15%。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或节约水泥约15%~20%。 ③裹砂石法:分两次加水,两次搅拌。先将全部的石子、砂和70%的拌合水倒入搅拌机,拌合15s使骨料润湿,再倒入全部水泥搅拌30s左右,然后加入30%的拌合水再进行搅拌60s左右即完成。 与普通搅拌工艺相比,用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10%~20%,或节约水泥5% ~10%。 搅拌时间 从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筒中时起到开始卸料时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搅拌时间。为获得混合均匀、强度和工作性都能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搅拌时间称为最短搅拌时间。 不同类型的搅拌机有不同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 普通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s) 混凝土搅拌站 2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拌制地点运往浇筑地点有多种运输方法,选用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混凝土的总运输量与每日所需的运输量、水平及垂直运输的距离、现有设备情况以及气候、地形、道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混凝土的要求 (1)混凝土应保持原有的均匀性,不发生离析现象; (2)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其塌落度应符合浇筑时所要求的塌落度值; (3)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早运至浇筑地点,不得因运输时间过长而影响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定。 为了避免混凝土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