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ppt

发布:2024-04-05约7.18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流管放置位置一般胸腔排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管。陶永忠[2]将腋下置管用于胸腔排气。此法优点在于与传统的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管比较组织创伤小,除经过皮肤皮下组织外,不必经过胸大肌、胸小肌等肌肉组织,仅通过肋间肌可达胸膜。另外,由于切口瘢痕形成于腋下,较隐蔽,患者心理负担轻,引流效果满意。第26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讲解有关胸腔闭式引流的知识。应用暗示、诱导等方法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焦虑过度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崔魁丽等[3]对126例胸穿患者采用了心理干预,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70例,对干预组患者建立干预措施、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效果评定标准包括恐惧程度评定和疼痛程度评定,结果表示组患者恐惧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笔者认为,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可以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并使患者认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从而减轻焦虑。第27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2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有无发红、肿胀,以及贴橡胶带的地方有无过敏、破损。加强换药,保持局部干燥、无菌,可涂氧化锌软膏,橡胶印可以用松节油清洁,但李佳等[4]认为石蜡油与松节油能达到相同的清除橡胶印效果,且石蜡油的清除时间较松节油长,患者皮肤过敏率较松节油低,皮肤舒适度较松节油高。第28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3妥善固定导管并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扭曲、阻塞、受压,保持通畅;防止感染,每天更换引流口敷贴一次,并严格消毒。刘学英[5]使用缠绕固定法加强固定胸腔引流管,取得满意效果,认为此方法有可靠的防滑脱作用,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第29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4保持引流管通畅邢玲莉等[6]分析了98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导管阻塞的原因,发现导管阻塞的常见原因有: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管被血块阻塞;膈肌上升顶住引流管管口;引流管滑出胸腔;引流装置不密封;负压不足;管道太短等。如为异物堵塞,传统使用上下挤压引流管的方法,若挤压无效可以用生理盐水10~20mL自引流管注入,冲洗管道,或使用尿激酶溶解血块。赵颖芳等[7]使用一种新的挤压方法:将引流管距皮肤插管10~15cm处夹闭,将前方引流管缠绕于手指,管道处于塌瘪状态,引流管管腔内形成负压,松开右手使胸腔积液流入引流袋(瓶),必要时重复操作,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主动挤压引流管的做法受到质疑。Charnock等[8]在其系统综述中总结发现,不管是否挤压,引流管都能够保持通畅;而挤压引流管时,管内产生强大的负压,有可能引起胸膜组织损伤,增加患者痛苦。推荐的做法是只在管道出现血块阻塞时才挤压,并且只在阻塞部位局部挤压,以保证产生最小的负压。第30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5经胸管注入药物治疗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的同时,可经引流管向胸膜腔内注药(如顺铂),达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目的。运用此法,在胸腔积液充分引流后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在最大限度地杀死胸膜上癌细胞的同时控制恶性胸液的产生,使脏、壁两层胸膜产生粘连、闭锁,达到治疗目的。注入药物后嘱患者注意变换体位,使药液均匀分布于整个胸膜腔,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注意患者有无发热、胸痛等症状,做好对症处理。第31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6胸腔引流液的观察引流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性质,引流速度不超过150mL/h为宜。魏长春等[9]认为大量胸液的患者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应该减少胸穿次数,缓慢排除胸液,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和慢性脓胸的发生。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液面波动情况,术后早期水柱波动很小或无波动则提示引流管可能阻塞,应及时查找原因。注意观察胸液的性质,如血性、炎性渗出液、脓液、乳糜液及癌性渗液等。如连续3h,每小时胸液100mL,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做好输血和剖胸探查准备。第32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7体位护理引流术后,如果血压平稳,可采用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以利于呼吸及胸腔引流。在维持半卧位的原则下,床头抬高的角度不要求一成不变,可在30°~45°之间不定时变换,以缓解长时间体位固定带来的疲劳。对担心引流管滑脱而怕翻身的患者,应向患者解释引流管的长度足够翻身,鼓励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第33页,共37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8疼痛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