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的模式分析.doc

发布:2018-10-10约3.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的模式分析   摘要:安全生产, 人命关天, 责任重于泰山。企业以人为中心开展并加强安全管理, 是永恒的主题,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也是员工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适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安全管理, 是社会和人民赋予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是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 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本文探讨了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冶金 企业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3文献标识码: A   一、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近几年,冶金企业在改造、更新、重组做大做强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不断革新、技术管理不断进步,特别是PLC在冶炼工序上的应用,工业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所以,再沿用过去直接具体的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形势的需要,已不能适应先进技术发展和生产秩序顺利进行的需要。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现代企业发展的不适应落后状态,集中体现在安全管理理念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是安全职责与权限是封闭型的条块状松散管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性差;   二是对重大危险源防范不足,对重大危险源缺乏规范、科学的辨识和登记建档,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差河操作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演练。   三是尽管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天天搞、月月搞,但往往检查的形式大于检查内容,导致安全检查收到的效果不明显;   四是尽管很多企业经常开展安全培训活动,既有安全技能的培训,又有事故案例的剖析,还有安全管理理念的灌输,培训内容有针对性且安排得很丰富,可培训手段还是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千篇一律,培训是培训了,效果却差强人意。熟知安全规程的职工不能熟用,能熟知熟用安全规程的职工侥幸心理严重,蛮干、图省事、怕麻烦而故意违章,隐患在眼前却无动于衷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事故分析处理还处于主观印象分析方法,事故深层次原因找不准,不能真正接受教训,责任追究多是权责不对称,责任者不能有效落实责任。以上这些现象导致了现代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安全因素增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1 系统进行危险源系统辨识, 消除危险源   系统危险源辨识主要指冶金企业在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生产、改造、报废等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的第一和第二类危险源辨识。其主要目的是使用先进的取代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尽可能排除危险程度较大的第一类危险源,努力实现本质安全;同时,排查在上述过程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等第二类危险源。   2 动态进行隐患排查、整改活动   建立全员参与的动态隐患排查、整改的体制,实行隐患排查的全员参与,建立局域安全信息网,鼓励全员在网上将隐患排查、整改和验证工作实行动态更新,实时刷新、实时跟踪查看、实时汇总、实时互动等功能,实现隐患排查、整改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3 安全教育培训   只有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到位,才能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提高防护意识,从而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3.1 全面落实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新职工上岗前按照要求要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上岗作业。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分析、操作规程学习、实际操作情况等多项内容。   3.2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   特种作业一般包括高低压电工、高低压焊工、煤气作业、登高作业等。现在特种作业培训工作逐步正规,已经不会出现不培训也拿证的情况了,但是仍然存在需要商榷的地方,因而必须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3.3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这几类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但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及班组长因人员更换,无法及时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交接,给安全按管理留下空挡,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诱因。因而要重视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4 增强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观念、强化安全管理履职   实行安全管理一把手负责制,推行“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一把手工作业绩的否决项,实行一票否决。当安全生产与企业的利润发生冲突时,应毫不犹豫的选择安全生产。改变企业的管理机制建立管理者安全履职制,从量化考核、自主管理、安全绩效等三个方面对每级管理者进行量化评价,把单纯的安全事故为零的指标转变为安全管理全过程评价的方式,提高管理者安全管理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使安全履职评价更具可操作性。   5.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提高员工参与程度   冶金企业应建立健全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安全规程是制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