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歌赋鉴赏.pdf
中国诗词歌赋鉴赏
中国诗词歌赋鉴赏1
1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问〔金朝〕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
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
梭。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
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
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
曲的一个特点。
2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元好问〔金朝〕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3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金朝〕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
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
未要论穷通。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
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
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内心的无限惆
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再由抒情转入下
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
汩汩而出。“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是词人纵观自然
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
它涵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
生活教科书作用。
中国诗词歌赋鉴赏2
1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雁丘词
元好问〔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
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
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金朝〕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
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
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
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
“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
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
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
自己的这种心态。
3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元好问〔金朝〕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
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
候海棠。
这首词主要是写相思之情,上片写伴随行人的是“候馆的凄风
冷雨,而闺人所住的小楼”也是孤栖凄清;下片的词意不再怨天却
转而尤人,富家男女终日厮守,享受春意,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状
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既隽永含蓄又明白如话,
风格清纯质朴。
中国诗词歌赋鉴赏3
1论诗三十首·其四
元好问〔金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
陶渊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
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
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
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
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
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