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x
第七十章第三节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XX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
一、概述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
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大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2
一、概述
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中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建立侧支循环,是局部组织的代谢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地供不应求现象。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3
一、概述
起病急,在活动中起病
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栓子来源: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4
一、概述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5
一、概述
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CT):
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指在脑动脉本身病变的基础上,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在无足够侧支循环的情况下,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发生急性缺血坏死。
90%以上的脑血栓形成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6
一、概述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7
二、病因
血管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
其他
常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等高危因素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8
二、病因
血管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
其他
真性红细胞增多、
高黏血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小板增多症、
口服避孕药等。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9
二、病因
血管病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
其他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0
三、病理
好发部位:大约4/5的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系统,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依次为: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1
三、病理
中心坏死区
脑细胞死亡
急性脑梗死病灶
缺血半暗带
脑损伤为可逆性
再灌注时间窗
6小时之内
再灌注损伤
脑血流的再通超过了再灌注时间窗的时限,则脑损伤可继续加剧。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2
三、病理
1.超早期(1~6h):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2.急性期(6~24h):缺血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明显缺血改变;
3.坏死期(24~48h):大量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细胞\淋巴\巨噬细胞浸润,脑组织水肿;
4.软化期(3d~3w):病变区液化变软;
5.恢复期(3~4w后):坏死脑组织被格子细胞清除,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中风囊。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3
四、护理评估
询问病史、诱因、前驱症状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4
四、护理评估
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
颈内动脉闭塞--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椎基底动脉闭塞--眩晕、复视、耳鸣、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等;
大脑前、大脑中及大脑后动脉闭塞--中枢性面舌瘫与下肢瘫;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突然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同侧霍纳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5
四、护理评估
血液和心电图检查
头颅CT和MRI
DSA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6
四、护理评估
评估年龄、职业、性格特征、经济状况
评估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评估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评估家庭支持及家属情绪。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7
五、护理诊断/问题
躯体活动障碍与脑病变及肢体瘫痪有关
感知觉紊乱与脑病变及周围神经受损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大脑语言中枢病变或发音器官的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吞咽障碍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8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1、躯体活动障碍
保持身体平衡,肌力增强;
计划
实施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尊重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安全护理--防止患者摔伤、坠床,给予安全性保护;
正确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床头不宜过高,应以15°~30°为宜。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19
六、护理计划与实施
2、感知觉紊乱
感觉障碍减轻或消失,没有发生损伤;
计划
实施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受压;
避免高温或过冷,防止烫伤或冻伤;
患肢远离锐器;
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