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学年孝感市重点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3-25约2.53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2024学年孝感市重点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二首)

王维

其四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

B.“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

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

D.“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

2.“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促使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常常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A.精致的利益追求能创造经济奇迹。

B.鼓励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害而无益。

C.可以有利益追求,但不能绝对化。

D.要在意公共问题,关心社会福祉。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①(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②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②组练:指军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下面是高三(1)班新年联欢晚会的一段开场白,请根据要求作答。

甲:尊敬的老师们,感谢各位莅临寒舍,参加元旦联欢会!

乙:作为老师们的高足,我们济济一堂,享受这美好时光!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来吧,怀揣内心涌动的春意,让我们跳起青春靓丽的舞蹈!

(1)文段中有三个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来并修改。

(2)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要求符合语境,句式相同。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刘备之前喜吟《梁甫吟》,常自比管仲、乐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楼见花因“万方多难”而心生悲慨,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寓情于景,境界宏阔。

C.颈联议论国事时局,抒写了诗人对朝廷永固的坚定信念和对入侵者义正辞严的斥责。

D.尾联借典抒情,“可怜”等字词语含讥刺,“聊”字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

2.同是“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本诗与《登高》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______。(《礼记·礼运》)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李商隐《锦瑟》)

(4)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人间如梦,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国家、民族的命运,总能扣动读书人的心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表达出心忧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黍离之悲;“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