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途径与方法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途径与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途径与方法研究
文/王北溟
摘 要: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新时代管理工作的趋势。执行力建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既体现了国家意志,也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学生管理 高校 学生干部 执行力 制度建设
课 题:关于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纳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ZC-041。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途径总结,2014年河南中医学院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4JPXM04。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新趋势是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管理的过程和行为是其关注的重心,组织战略目标和成员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其追求的结果。而执行力建设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之一。执行力是指按照组织的目标要求完成工作职责和指定的任务,执行力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将其应用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可以有力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特点及其对执行力的影响
2008年以来,90后大学生逐渐步入大学校门,目前高校已全面进入90后时期。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对其执行力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1.积极方面
第一,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维开阔,头脑灵活,对知识广泛涉猎,有主见。第二,他们兴趣广泛,能快速接受新事物,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新思潮。第三,他们追求个性,勇于展示。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干部沟通能力较强,并追求自我的展示。以上三个特点若加以利用,则会对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发挥积极影响。
2.消极方面
第一,价值取向西化,追逐名利。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舆论和网络宣传,极力宣扬西方价值观,部分高校学生干部价值取向逐渐西化,做事功利性增加。第二,个人主义强烈,缺乏团队意识。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处于家庭的中心,欠缺健康正确的人际关系教育,这在学生干部中也有所反映。部分高校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观念。第三,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缺乏责任心,工作缺乏主动性。以上三点严重影响了对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执行力的培养。
二、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途径
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区别出好的执行和一般的执行,有利于执行力建设。第一,别人在抱怨、在应付,你却应该下苦功;第二,不要应付式执行,而要主动负责式执行;第三,执行者要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即“期望二做到十”“上级没想到的要帮他想到”。
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地方,不管有什么想法,不管想做什么,如果当不了决策者,就要当好执行者。只有了解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开出年轻人成长的处方——做最好的执行者。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途径具体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方案
将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用于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方面。第一,突出团队文化,用价值观、环境、文化氛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待遇退居第二位;第二,评估需求,根据人才的需求制订培训和发展方案,并对其需求进行控制、协调;第三,确立新的激励机制,即自我价值实现与金钱同等重要。根据此理念,针对学生干部特点,笔者制订了一个4C执行力培训方案,见下表。
2.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奖罚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一位学生干部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内容和目标。坚持“四化”的日常工作制度,即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把简单的工作量化、把量化的工作日常化、把日常的工作责任化,形成良好的学生工作氛围。
第二,执行力建设重在科学考核,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根据每位学生干部的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灵活的学生干部积分量化奖惩机制,奖罚分明,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三、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干部4C执行力培训方案和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对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执行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的意愿得到增长,解决了愿不愿意的问题
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意愿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执行力。执行力跟学生干部的工作意愿和自身能力成正比,意愿是执行力的灵魂,能力是根本。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优秀毕业生交流会和杰出校友报告会等途径,有效激励高校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