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发布:2025-02-23约1.3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纯cuì()()tān塌禁gù()()páo根问底

澄(____)澈莅(____)临怅(____)然畏罪潜(____)逃

【答案】(1).粹(2).坍(3).锢(4).刨(5).chéng(6).lì(7).chàng(8).

qián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

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形近字的辨析。

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_______》)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______)《潼关》)

(7)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答案】(1).思君不见下渝州(2).岐王宅里寻常见(3).《江南逢李龟年》(4).我

言秋日胜春朝(5).海日生残夜(6).尚思为国戍轮台(7).河流大野犹嫌束(8).谭

嗣同(9).博学而笃志(10).切问而近思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

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

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渝州岐王戍嫌谭嗣同笃志”等字词容易写错。

、、、、、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

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3.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碎片化阅读逐渐盛行。

有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

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值连城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

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

的阅读根本无法不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

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耳熟能详(2).价格不菲(3).(2)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

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把“不”去掉)

...............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称对方的女儿

为“令爱”,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

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伊索寓言》多运用拟人手法,内容大多为动物。

C.《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比较好读的

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D.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