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花馍礼俗.docx

发布:2017-04-25约3.47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花馍礼俗,主要以山西花馍为个案进行定点研究。全文运用民 俗学、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辅以地方文献佐证,将民俗生活 中的花馍礼俗视为一种具有传承性与变异性的民俗事象进行整体研究。目的在于揭示 出当地民众在文化变迁中所做出的“合宜”的文化选择,强调作为文化持有者的民众 对于花馍礼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探讨花馍的隐喻与乡村礼俗的现实,这是本文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研究花馍礼俗并非追求规律的理论阐述,而是一种寻求各种可能 性的意义解释。通过运用民族志方法论和民俗志手法,诠释下村民众的文化选择,探 讨村落社会的内在秩序与运行法则,揭示村落的“文化语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提供科学性的参考,这是本文所追求的社会意义。 1.2 立题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流行于山西民间的“花馍”面??食品就是 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伴随百姓生活而生,依附民俗风情而传承。虽然是一种寄存 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但从它自身的艺术性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思 想是激励我们艺术创新的不竭源泉。 花馍文化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与人文情怀,相传花馍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 化的产物,因发生地东凝滔滔黄河之灵秀,西承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禄光,受千年古 风孕育和滋润,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种唯有黄河流域才有的寓意、象征性符号虽然其貌粗糙甚至土气,但它潜藏着 的博大厚实的文化内涵,一种执着于对祥瑞、忠孝、伦理、至爱、向善、求美的不懈 追求的内涵被花馍演绎得出神入化、可爱可亲,始终散发出浓郁温馨的情怀。 花馍作为民俗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其功能尽管也在随时代发展改变着原有的某种 功利意义,然而在长期的传承演变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相对稳定的观念性符号,尤其是 其中所包涵的引导民众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崇尚美好,约束人们尊重公共道德等具 有启迪教化思想的文化精神并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包括花馍花馍艺术在内 的民间手工业在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山西花馍艺术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山西面 食有着国际声誉,这是众所周知的,面食与花馍花馍有着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花馍 艺术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获得山西面食广告品牌效应%,山西花馍艺术 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会、游推介会、旅游景区展示或手工艺品博览会,把山西花馍推 向市场,让市场逐渐通过山西面食的品牌,认识山西花馍艺术,从而扩大影响。通过 1 山西花馍的造型艺术及其文化性研究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花馍在世博展览中大展风采,为弘扬花馍文化艺术起到了推波 助澜的重大作用。它将会继续以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约定成俗的特有传播形式使这种 艺术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花馍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文化遗产愈来愈受到关注、重视的 今天,花馍艺术按照自身的规律生存和发展着。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情思意趣也在 发生变化,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 护工作”的指示精神,花馍这一民间艺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发扬。民 间捏花馍既是民俗活动的需要,也是心灵欲望的表达,反映着普通劳动者对美的追求 和对生活的热爱。千姿百态食文化,悠悠岁月花馍情,花馍无时不在向世人描述着三 晋大地的古老食文化,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缘。细细品嚼这形色各异的花馍,似 乎可以感受到当地辈辈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能触摸到当代人民对未来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花馍是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门根深叶茂的传统艺 术。 如今已是 21 世纪,花馍却如一棵逢春的古树一般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不仅走向 了市场,而且上了网站,与世界接轨。花馍艺术以其朴实无华的制作手法和浓郁的民 间色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花馍的路也必将越走越宽。祝愿这门传统 艺术永远传承下去,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装点人们的生活,美化人们的心灵,促进 人类的和谐进步。 1.4 研究方法 (1)系统的归纳与总结相结合:收集古往今来花馍在历史变迁中的演变过程和变 化寓意,分析其在当时年代的艺术价值,总结其艺术形式与分类; (2)案例分析:通过对大量的花馍造型形式进行分类总结,从民俗学、人类学、 装饰绘画、工艺美术等技术角度来分析、研究花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3)实地调查法:笔者将选取山西花馍的典型区域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访问当地 面塑艺人、收集实物资料、拍摄图片等方式,结合文献资料,加深对民间花馍艺术的 认识和理解。通过实地参与到花馍的制作过程,这样就有了对花馍色彩、造型、形式、 技艺等方面全面且直观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入地、全方位地理解花馍艺术的文化内涵。 2 第二章 山西花馍的造型艺术特征 第二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