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阅读理解技巧解析.docx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阅读理解技巧解析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理解
要求: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短文:
小明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一天,他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看到了许多奇特的植物。他发现,有的植物叶子很大,有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植物花朵鲜艳,有的植物花朵朴素。小明对这些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
1.小明来到哪里?请用一句话概括。
2.小明对什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请列举出小明在森林中看到的两种不同特征的植物。
4.请用一句话描述小明对森林的印象。
5.小明为什么对森林中的植物产生了兴趣?
6.请用一句话总结小明在森林中的经历。
7.小明在森林中是否遇到了困难?请简要说明。
8.小明通过这次经历学到了什么?
9.请用一句话评价小明的行为。
10.如果你也去森林,你会做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文言文:
孔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1.请解释“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3.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4.请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器”。
5.请谈谈你对“君子不器”这句话的看法。
6.请用一句话总结这句话的意义。
7.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请用一句话说明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9.请谈谈你对“君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10.如果你能成为“君子”,你会如何做?
四、古诗词赏析
要求:阅读下列古诗词,根据诗意回答问题。
古诗词: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请解释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2.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3.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5.诗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7.请用一句话评价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8.如果你有朋友即将离开,你会如何运用这首诗中的情感来表达你的祝福?
9.请谈谈你对这首诗中“原上草”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10.请用一句话总结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要求:阅读下列现代文,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现代文:
《秋天的怀念》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总是想起我的母亲。
1.文章的标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解释文章中“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思念的季节”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景象?
4.作者为什么总是想起母亲?
5.请用一句话描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6.文章中作者的母亲有哪些特点?
7.请谈谈你对文章中“母亲”这个角色的理解。
8.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9.请用一句话评价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
10.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启示。
六、作文
要求:根据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让我们感到温暖,有的人让我们感到寒冷;有的人让我们学到知识,有的人让我们学会做人。请以“身边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你身边的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并简要分析这个人的特点和你从这个人身上学到的品质。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阅读理解
1.小明来到一片美丽的森林。
2.小明对森林中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小明在森林中看到的两种不同特征的植物:叶子很大的植物和花朵鲜艳的植物。
4.小明对森林的印象是美丽的。
5.小明对森林中的植物产生了兴趣是因为他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6.小明在森林中的经历是观察和探索。
7.小明在森林中没有遇到困难。
8.小明通过这次经历学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
9.小明的行为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
10.如果我也去森林,我会观察植物、采集标本、拍照留念。
二、文言文阅读
1.“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被局限于某一器物或技能。
2.“君子不器”的现代汉语翻译是:君子不应当像器物一样,只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或用途。
3.结合这句话,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领域。
4.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器”,如:工具、家具、武器等。
5.对“君子不器”的看法: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不应当被某一器物或技能所限制。
6.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追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