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2T 1900-2011 武陵粳1号水稻原种生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12约3.7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B22

备案号:31467-2011

江苏

DB32

方标准DB32/T1900-2011

武陵粳1号水稻原种生产技术规程BasicSeedProducingTechnologyofRiceVarietyWulingjing1

2011-09-25发布2011-12-2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1900-2011

I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与扬州大学联合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爱宏、潘学彪、周如美、刘晓斌、陈宗祥、朱兆兵、谭长乐。

DB32/T1900-2011

1

武陵粳1号水稻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陵粳1号水稻的品种来源和类型、原种生产技术、贮存和检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武陵粳1号水稻原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1—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B/T

3543.2—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GB4404.l—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17316—1998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NY/T5117—2002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2/T79—2007水稻壮秧与育秧技术标准

3品种类型

迟熟中粳稻。

4原种生产技术

4.1方法

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方法,即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合繁殖的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生产方法。

4.2单株选择

4.2.1选择要求

在原种圃、株系圃或种子繁殖田选取。当选单株应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抽穗期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期逐株复选,当选单株连根拔起,及时干燥挂藏,严防鼠雀危害。防止在边行或缺株周围选择单株。室内考种决选,结合目测,剔除不合格单株,再逐株考种。

4.2.2选择标准

当选的单株生长清秀,叶片挺举,株型紧凑,叶色淡绿,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后期秆青籽黄,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103cm左右,主茎总叶片17叶,基部节间短,茎秆坚韧有弹性,耐肥抗倒,分

DB32/T1900-2011

2

蘖性较强,成穗率85%左右。穗型较大,穗长15cm以上。穗粒结构协调,每穗总粒数(110~120)粒,结实率95%左右,千粒重27~28g。

4.2.3决选标准

当选单株的株高应在(102~104)cm范围内,分蘖数在(9~10)个,伸长节间(5~6)个,主穗长(14~16)cm左右,每穗一次枝梗12个,每穗实粒数(105~115)粒,结实率95%,千粒重(27~28)g,择优选留。

4.2.4收获

当选单株分别编号、脱粒、装袋、复晒、收藏。

4.3株行圃

4.3.1建圃

将上年当选的各单株种子,按编号分区种植,建立株行圃。绘制大田田间种植图,拔秧移栽时,一个单株秧苗扎一个标牌,随秧运到大田,按田间设计图栽插。每个单株的秧苗栽一个小区,单本栽插,按编号顺序排列,并插牌标记,各小区须在同一天栽插。小区长方形,长宽比为3:1,各小区面积、栽插密度须一致。小区间应留走道,每隔9个株行设一对照行区。株行圃四周设保护行(不少于3行),并采取隔离措施。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须一致,并在同一天完成。

4.3.2育秧期

4.3.2.1育秧

秧田采用当地育秧方式,一个单株播一个小区(对照种子用上年原种,分区播种),小区面积和播种时要求一致。种子须经药剂处理,所有单株种子(包括对照种子)的浸种、催芽、播种,均须分别在同一天完成,小区间应留20㎝的走道,严防种子混杂。播种后的操作程序与同育秧方式的操作相同,同时应符合DB32/T79—2007的规定。

4.3.2.2播期

湿润育秧5月10日~5月15日播种,旱育秧5月15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