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2T 1786-2011 盆栽棕榈植物生产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07约4.6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

B62

备案号: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786—2011

盆栽棕榈植物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protocolforproductionofpottedpalmplants

2011-05-06发布2011-07-06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2/T1786-2011

前言

为规范盆栽棕榈植物生产技术,结合江苏省棕榈植物生产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益洪、叶晓青、佘建明、汤日圣、童红玉、王松凤。

1

DB32/T1786-2011

盆栽棕榈植物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盆栽棕榈植物生产的场地、设施、品种、基质、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与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盆栽棕榈植物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65—200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3场地

选择交通便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电配套、排灌通畅的场地进行设施建设。

4设施

4.1设施设备的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或其它设施。4.2设施的要求

4.2.1冬季设施内温度14℃以上。

4.2.2根据成品苗木的生产规模,决定设施的大小及分区,一般生产区与育苗区的比例为5︰1。设施建造按GB/T19165-2003中规定执行。

5品种

选择株型优美、适宜盆栽,且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6基质

育苗和栽培使用经过消毒的椰糠、河沙和泥炭混合基质(5:3:2,V/V),pH值为6-7。

7种苗繁育

棕榈植物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育苗。

2

DB32/T1786-2011

7.1种子选择

种子要求新鲜、饱满、成熟、无病虫害。可用切胚法抽查种子质量,胚芽鲜白、发亮饱满种子较好。7.2种子处理

7.2.1种子浮选、消毒

7.2.1.1播种前将贮藏的种子用水浮选,淘汰掉漂于水面的种子,用沉入水底的种子播种。

7.2.1.2用1-2%的漂白粉溶液浸种10分钟,捞起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7.2.2催芽

7.2.2.1浸种催芽:以20℃-35℃的水浸泡1-3天,每天换水一次。

7.2.2.2沙床催芽:选排水良好的苗地,四周用木板或砖块围起后在上面播种,种子上面覆2-3厘米厚细沙。每天淋水一次。温度较低时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塑料薄膜上很少凝水时才需要进行淋水,能起到暖房催芽的作用。

7.3播种

7.3.1拌种

用敌百虫和福美双或退菌特拌种,每公斤种子用药量各3克。7.3.2杯播

发芽类型为远距无鞘型的品种采用杯播方式,每杯1粒。营养杯为黑色软塑料制成,口径8cm,底径6cm,深10cm。

7.3.3穴播

发芽类型为近距带鞘型的品种采用穴播方式,每穴1粒。播种穴盘规格为35cm×50cm。

播种时先加半杯(穴)基质,再放入种子,覆盖基质约为2-3cm厚。播好后浇一次透水,加盖50%~60%的遮阳网,每天注意保持基质湿润。

7.4分苗移栽

穴盘播种的苗一叶期时需移植于软体塑料杯中(规格同杯播),移栽时先装半杯基质后再放苗,然后扶正苗木放基质,装满后压实,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贴在一起,淋透水即可。移栽过程应尽量保持根系完好,避免伤根。移栽时切忌覆土过深,以根茎部露出土面为宜。

7.5上盆

当苗木长的较大时须从营养杯中移栽至较大的陶土盆钵或塑料盆钵。7.6填土、换土

苗木在盆钵中培养时间较长时,由于盆土皱缩减少,应适时补充,并浇一次透水;盆栽多年的植物,为改善营养状况,要求部分换土。

7.7换盆

当植株的根系在盆内完全织结后,要换用大1-2倍的盆。起苗时切勿伤及根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并置阴棚下养护。

3

DB32/T1786-2011

8栽培管理

8.1浇水

移栽时采用微喷法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能积水。成活后掌握干湿交替的原则浇水,干后即浇,浇则要透,避免积水。一般冬季与早春隔天浇水1次,春末至秋天每天浇水1~2次。

8.2温度、湿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