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外文专业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本方向主要研究岩石和土工程特性,评价场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设计、施工和监测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边坡、挡土结构等 。研究范围包括理论和数值模拟、岩土本构关系、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及土工构筑物设计与施工。
2.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本方向主要研究城市道路及其桥涵、停车场等附属设机场河道、码头及附属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开课院部 主讲教师姓名、职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泽章等 1 1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柏智勇 1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48 外国语学院 刘梦春等 1 高等工程数学 2 32 理学院 刘勉声 1 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 1 16 图书馆 周理盛 1 知识产权 1 16 政法学院 姜素红 1 专业
学位课 数值分析 2 32 计信学院 陈爱斌教授 1 必选8学分 有限单元法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丁科 教授 1 弹塑性力学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李永红副教授 2 土木工程学科前沿与新进展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周先雁 教授 2 选修课 结构动力学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贺国京 教授 2 不超过9学分 高等混凝土结构分析与设计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陈伯望 教授 2 高等钢结构分析与设计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胡习兵
副教授 2 结构抗震分析与减震控制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段绍伟 教授 2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王解军 教授 2 结构损伤诊断与加固技术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陈爱军
副教授 2 特殊路基处理技术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易 文教授 2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谢忠球教授
田冬梅 博士 2 特殊基础工程案例分析 1 16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肖宏彬 教授 2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 1 16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江学良 教授 2 防灾减灾工程案例分析 1 16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易锦 副教授 2 道路施工案例分析 1 16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邹静蓉
副教授 2 混凝土施工案例分析 1 16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尹 健教授 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技术与方法 2 32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沈良峰教授 2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 1 16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曹建文
副教授 2 b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 6 1年 开题与中期考核 3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5 学术活动 五、实践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要求不少于1年的的校外实践。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6学分)。学院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校外实践研究可以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
(1)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环节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专业实践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职业素养:熟悉行业政策法规,了解相关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工程实践:通过实际工程,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国内外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独立完成一项工程任务;
③工程创新: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优化设计过程,举一反三,不断创新;
④工程研究: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导师一起科技攻关,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点技术问题;
⑤工程综合: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意识和能力。
全日制学生专业实践要求如下:
专业实践组织方式
专业实践工作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的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①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②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实习实践资源,由校内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③研究生本人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