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嵌入式电机转动控制实验.doc

发布:2017-04-23约7.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2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五 电机转动控制实验c语言实现方法 电机转动控制实验—C语言实现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RM本身自带的六路即三对PWM,掌握相应寄存器的配置。 2.编程实现ARM系统的PWM输出和I/O输出,前者用于控制直流电机,后者用于控制步进电机。 3.了解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学会用软件的方法实现步进电机的脉冲分配,即用软件的方法代替硬件的脉冲分配器。 4.掌握带有PWM和I/O的CPU编程实现其相应功能的主要方法。 二、实验内容 学习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实现两个电机转动对于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要求。学习ARM知识,掌握PWM的生成方法,同时也要掌握I/O的控制方法。 1.编程实现ARM芯片的一对PWM输出用于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通过A/D旋钮控制其正反转及转速。 2.编程实现ARM的四路I/O通道实现环形脉冲分配用于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通过A/D旋钮转角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角。 3.通过超级终端来控制直流电机与步进电机的切换。 三、预备知识 1、用ARM SDT 2.5或ADS1.2集成开发环境,编写和调试程序的基本过程。 2、ARM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3、会使用Source Insight 3 编辑C语言源程序。 4、掌握通过ARM自带的A/D转换器的使用。 5、了解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 6、了解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掌握环形脉冲分配的方法。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或WinXP、ARM SDT 2.51或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五、实验原理 1.直流电机 1)直流电动机的PWM电路原理 晶体管的导通时间也被称为导通角а,若改变调制晶体管的开与关的时间,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导通角а的大小,如图2-22所示,来改变加在负载上的平均电压的大小,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变速控制,称为脉宽调制 (PWM)变速控制。在PWM变速控制中,系统采用直流电源,放大器的频率是固定,变速控制通过调节脉宽来实现。 构成PWM的功率转换电路或者采用H桥式驱动,或者采用 T式驱动。由于T式电路要求双电源供电,而且功率晶体管承受的反向电压为电源电压的两倍。因此只适用于小功率低电压的电动机系统。而H桥式驱动电路只需一个电源,功率晶体管的耐压相对要求也低些,所以应用得较广泛,尤其用在耐高压的电动机系统中。 图2-22 脉宽调制 (PWM)变速原理 2)直流电动机的PWM等效电路 如图2-23所示,是一个直流电动机的PWM控制电路的等效电路。在这个等效电路中,传送到负载 (电动机)上的功率值决定于开关频率、导通角度及负载电感的大小。 开关频率的大小主要和所用功率器件的种类有关,对于双极结型晶体管(GTR),一般为lkHz至5kHz,小功率时(100W,5A以下)可以取高些,这决定于晶体管的特性。对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一般为5kHz至l2kHz;对于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频率可高达2OkHz。另外,开关频率还和电动机电感有关,电感小的应该取得高些。 a) 等效电路 b) PWM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讨论 图2-23 直流电机PWM控制 当接通电源时,电动机两端加上电压UP,电动机储能,电流增加,当电源中断时,电枢电感所储的能量通过续流二极管VD继续流动,而储藏的能量呈下降的趋势。 除功率值以外,电枢电流的脉动量也与电动机的转速无关,仅与开关周期、正向导通时间及电机的电磁时间常数有关。 3)直流电动机PWM电路举例 图2-24为直流电动机PWM电路的一个例子。它属于H桥式双极模式PWM电路。 图2-24 直流电动机PWM电路举例 电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三角波形成电路、脉宽调制电路、信号延迟及信号分配电 路和功率电路。电路中各点波形如图2-25所示。其中信号延迟电路是为了防止共态直通而设置的。一般延迟时间调整在(10~30)ps之内,根据晶体管特性而定。其原理简单叙述如下:功率电路主要由四个功率晶体管和四个续流二极管组成。四个功率晶体管分为两组,V1与V4、V2与V3分别为一组,同一组的晶体管同时导通,同时关断。基极的驱动信号Ub1 = Ub2,Ub3=Ub4。其工作过程为: 在t1’—t2 期间, Ub1 0与Ub4 0,V1与V4导通,V2与V3截止,电枢电流沿回路l流通。 在t2— T+ t1’期间,Ub1 0与Ub4 0,V1与V4截止, Ub2 0 与U b 3 0但此时由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