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综述: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起而抗争,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单元综述: 农民阶级: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 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就中国的任务。 单元综述: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单元综述: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重难突破: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战争) 19世纪40至60年代:侵华开始阶段,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一战至二战期间: 列强的五次侵略 鸦片战争的影响 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难突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影响 结果:清政府战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 :P58 日本: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蓄谋侵略中国;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外争夺更加激烈,为了各自利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中国:19世纪晚期,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危机加深。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 近代史上历史侵华战争比较 二、标志性事件 开始: 初步建权: 正式建权 军事全盛: 转折点: 失败标志: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刊物:《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条件 中共“一大”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内容: 思考与讨论: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政党有何不同?(以中国同盟会为例比较)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一)武装起义 1、背景: (思考:中共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 (1)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专制统治,它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周恩来、贺龙 ③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农村革命道路。 高考真题体验 例1(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