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 第16-2部分:微波集成电路 预分频器 编制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标准GB/T 20870.2《半导体器件 第16-2部分:微波集成电路 预分频器》(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半导体器件 第16-2部分:微波集成电路 预分频器》标准制定是2018年国家标准计划项目,计划项目批准文号:国标委发函【2018】83号,计划代号T-33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由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8)归口,主要承办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项目起止时间:2019年~2020年。
2 主要工作过程
2.1 2019.06~2019.08 成立了编制组,编制组成员包括检验试验管理人员、长期从事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HBM)的技术研究人员和试验成员,以及具有多年国标编制经验的标准化专家。
2.2 2019.09~2019.12 IEC标准翻译和调研,对等同采用的IEC标准进行翻译、研究、分析和比较,到国内有关单位展开深入调研。
2.3 2020.01~2020.03 编制工作组讨论稿,所内召开讨论会,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编写编制说明。
3 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单位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承办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副主办单位为安徽荣创芯科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标准编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主要负责标准的翻译、制定、试验及验证工作;安徽荣创芯科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标准的文本及格式的校对。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编制原则
本标准为微波集成电路测试方法标准,属于基础标准。为保证半导体器件试验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实现微波集成电路的检验方法、可靠性评价、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本标准等同采用IEC 60747-16-2:2007《半导体器件 第16-2部分:微波集成电路 预分频器》。
2 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与IEC 60747-16-2:2007保持一致,标准编写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GB/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定。
GB/T 20870-2007的本部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基本额定值和特性、测试方法共5部分组成,规定了微波集成电路 预分频器的基本额定值和特性、测试方法等内容,适用于微波集成电路 预分频器。未发现不合理的内容,故可以等同翻译。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选取微波集成电路预分频器,依据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开展电参数测试。试验过程中发现本标准内容合理,可操作性强,不会对产品意外引入损伤,可作为微波集成电路预分频器的测试方法。
四、知识产权情况说明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不涉及相关专利。
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是半导体器件微波集成电路标准之一,是进行微波集成电路鉴定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的重要和基础的试验方法之一,对于评价和考核微波集成电路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其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微波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竞争有序进行,促进半导体器件微波集成电路质量与可靠性的提高,降低用户使用风险,推进高可靠半导体器件微波集成电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 60747-16-2:2007《Semiconductor devices- Part 16-2: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s-Frequency prescalers》。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标准结构以及章、条、图号与IEC标准一致。本标准与IEC 60747-16-2:2007相比,主要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a)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b)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半导体器件-微波集成电路系列标准中的《第16-1部分:微波集成电路-放大器》已出版。目前拟制定的有《第16-2部分:微波集成电路-预分频器》、《第16-3部分:微波集成电路-变频器》、《第16-4部分:微波集成电路-开关》、《第16-5部分:微波集成电路-振荡器》和《第16-10部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技术可接收程序》。
本标准与以上标准配套使用形成半导体器件系列标准。在标准内容上,与其他相关标准无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为半导体器件微波集成电路测试方法标准,属于基础标准,等同采用IEC 60747-16-2:2007,无重大的分歧意见。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