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docx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引言
土作为工程建设中最基本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其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对于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了解土的物理性质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确定基础的类型和尺寸,而准确的工程分类则有助于对不同性质的土采取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本章将详细介绍土的各种物理性质指标以及常见的工程分类方法。
二、土的形成与组成
(一)土的形成
土是在自然界中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主要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风、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被带到不同的地方,并在适宜的环境下沉积下来,逐渐形成土。
(二)土的组成
土通常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三部分组成。
1.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是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和矿物成分对土的性质有重要影响。颗粒大小不同,土的粒度成分也不同,可分为巨粒组、粗粒组和细粒组。
颗粒形状可分为浑圆状、棱角状等,一般棱角状颗粒较多的土,其孔隙率较大,透水性较强。
矿物成分主要有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次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土等,对土的性质影响较大,尤其是蒙脱石具有较大的膨胀性和收缩性。
2.液体
土中的液体主要是水,水在土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水与土颗粒的相互作用程度,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又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强结合水被土颗粒表面牢固吸附,不能自由移动,对土的性质影响较小;弱结合水受土颗粒表面引力较弱,能在一定程度上移动,对土的可塑性等性质有影响。自由水在土孔隙中能自由流动,包括重力水和毛细水,重力水对土的渗透性影响较大,毛细水会使土产生毛细上升现象,影响土的干湿状况和强度。
3.气体
土中的气体存在于孔隙中,可分为自由气体和封闭气体。自由气体在压力变化时能排出土体外,对土的性质影响较小;封闭气体被困在土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当土受到压缩时,封闭气体体积减小,压力增大,会对土的压缩性等性质产生一定影响。
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一)土的密度
1.天然密度(ρ)
定义: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公式为\(\rho=\frac{m}{V}\),其中\(m\)为土的质量,\(V\)为土的总体积。
测定方法:常用环刀法、蜡封法等。环刀法适用于较细粒土,将环刀打入土中,取出环刀内的土样,称其质量,再量取环刀体积,即可计算天然密度。蜡封法适用于易破裂土和形状不规则的土样,将土样用蜡密封后称其质量,再用排水法测其体积,进而计算天然密度。
2.干密度(\(\rho_d\))
定义: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总体积之比,反映土中固体颗粒的紧密程度,计算公式为\(\rho_d=\frac{m_s}{V}\),其中\(m_s\)为土中固体颗粒质量。
与天然密度的关系:\(\rho_d=\frac{\rho}{1+w}\),其中\(w\)为土的含水量。
3.饱和密度(\(\rho_{sat}\))
定义: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计算公式为\(\rho_{sat}=\frac{m_s+V_v\rho_w}{V}\),其中\(V_v\)为土的孔隙体积,\(\rho_w\)为水的密度。
计算关系:\(\rho_{sat}=\rho_d+\frac{n\rho_w}{1}\),其中\(n\)为土的孔隙率。
4.浮密度(\(\rho^\prime\))
定义:地下水位以下,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时的有效密度,计算公式为\(\rho^\prime=\rho_{sat}\rho_w\)。
(二)土的含水量(w)
1.定义: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w=\frac{m_w}{m_s}\times100\%\),其中\(m_w\)为土中水的质量。
2.测定方法:常用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等。烘干法是将土样放入烘箱中,在105110℃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后土样质量,从而计算含水量。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含水量较高且急需知道结果的情况,将酒精倒入土样中燃烧,根据酒精燃烧前后土样质量变化计算含水量。
(三)土的孔隙比(e)和孔隙率(n)
1.孔隙比(e)
定义:土的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计算公式为\(e=\frac{V_v}{V_s}\),其中\(V_v\)为孔隙体积,\(V_s\)为固体颗粒体积。
与其他指标的关系:\(n=\frac{e}{1+e}\),可通过孔隙比计算孔隙率。
2.孔隙率(n)
定义: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n=\frac{V_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