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李 彬
学 号:1104050446
年级专业:二○一一级会计电算化
指导老师:徐 瑞 兰
系 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湖南·长沙
二O一四年三月
目录
摘要 1
1引言 1
2内部控制的内涵发展及作用 2
3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内部控制的现状 3
3.1中小企业的发展 3
3.2内部控制的现状 3
3.2.1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 3
3.2.2日常管理不严,控制薄弱 3
3.2.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
4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5
4.1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5
4.2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5
4.3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6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彬
指导老师:徐瑞兰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11级会计电算化,长沙 410151)
摘要: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的基础上,我国中小企业也逐步确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尚处于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还有待加快建设。在管理上出现了不少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低;管理水平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做出一系列的相应对策,以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经济;问题;对策
1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细胞,我国区域经济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体现了国家作为出资人与管理者对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的高度重视已经从宏观控制的角度上试图改善企业运行的整体内部控制机制与坏境。所谓的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对企业所有人员、所有业务、所有流程进行控制。也可以说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但现阶段我们国家很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仍然表现得软弱无力,在生产经营中片面地认为,只要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就相当于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比如:没有进行预算管理控制就出台预算管理办法;如果出现大量赊销,应收账款收不回来,造成大量坏账,就出台文件规定不能赊销,只能现销;如果对外担保出现重大损失,就出台文件禁止担保行为等。企业虽然可以通过下发各项制度规章提出管理要求,但这些管理要求实际上仅仅是企业希望实现的管理目标或对经营目标的逐层分解及诠释,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内部控制措施。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内部控制的内涵发展及作用
综观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顺序,其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从内部牵制制度产生的内在动力方面看,该制度随着工业革命后工厂制的普遍建立应运而生。由于工厂制组织形式下的内部结构日益复杂,为防止内部分工精细化导致的财务管理手段和记录等方面出现混乱、差错,而建立了以职责前提为基础的财务及薄记得牵制制度。其作用形成以责任分工为基础的查错防弊机制;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存的格局。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其发布的控制专题报告中,将内部控制表述为“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其主要目标在于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其第55号审计准则公报中首次用“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内部控制结构”初步构建了一个层次清晰地控制系统,它不在将内部控制设定在“会计控制”的范围内,而是实现了内部控制侧重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的发展其人为分割的局面从而得以修复,内部控制由此成为一个整体,其作用是想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统一;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形成了内部控制框架文件,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其作用是形成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2004将“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扩展为“企业风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