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学案苏教版.doc
PAGE
12-
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淌
[新高考复习目标]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淌这一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是具有稳定结构与功能的生命系统的观念。
2.科学思维:通过建立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能量流淌过程图解,培育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实力。
3.社会责任:通过探讨能量流淌的实践意义,增加节约粮食、能源的责任感。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6页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连线]
2.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消费者所处养分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养分级。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织连接成的困难养分结构。
②形成缘由: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养分级。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1.教材必修3P88“侧栏思索题”:一个动物园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呢?为什么?
提示: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2.教材必修3P92“拓展题”: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示:因为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探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1.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2.自养型生物肯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肯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肯定处于第一养分级。(√)
3.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养分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定越大。(×)
6.食物链犬牙交织形成的困难养分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困难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1.明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三类“不肯定”和两类“肯定”
(1)三类“不肯定”
①生产者不肯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肯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肯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肯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肯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肯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肯定”
①生产者肯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肯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肯定是分解者,分解者肯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明辨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6个易误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养分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
(3)由于第一养分级肯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养分级=消费者级别+1。
(4)某一养分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养分级的全部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肯定是一个种群。
(5)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养分级。
(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改变的分析与推断
(1)食物链的第一养分级生物削减,相关生物都削减。
(2)“天敌”削减,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但随着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养分级生物削减的状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削减,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削减,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削减,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还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据图分析: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生命观念]
(1)该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提示:6条。
(2)说出鹰与鼬的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和竞争。
(3)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什么?
提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通常状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