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处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3-2、空间数据处理
一、实验目的
⑴ 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并领会其用途;
⑵ 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⑶ 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
⑷ 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Toolbox是ArcGIS Desktop中的一个软件模块,内嵌在 ArcCatalog和 ArcMap中,在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中都可以使用。
ArcToolbox具有许多复杂的空间处理功能,包括的工具有:
⑴ 数据管理;
⑵ 数据转换;
⑶ Coverage的处理;
⑷ 矢量分析;
⑸ 地理编码;
⑹ 统计分析。
空间间数据处理是基于已有数据派生新数据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也是基于矢量数据进行的,包括如下几种常用的操作:融合、剪切、拼接、合并(并集)、相交(交集)。
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地理坐标系使用基于经纬度坐标的坐标系统描述地球上某一点所处的位置。某一个地理坐标系是基于一个基准面来定义的。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
椭球体 长半轴 a(米) 短半轴 b(米) Krassovsky(北京54采用) 6378245 6356863.0188 IAG 75(西安80采用) 6378140 6356755.2882 WGS 84 6378137 6356752.3142 在ArcGIS中基于这三个椭球,建立了我国常用的三个基准面和地理坐标系:
⑴ GCS_WGS1984(基于WGS84基准面);
⑵ GCS_BEIJING1954(基于北京1954基准面);
⑶ GCS_XIAN1980(基于西安1980基准面)。
投影坐标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
投影坐标系使用基于X、Y值的坐标系统来描述地球上某个点所处的位置。这个坐标系是从地球的近似椭球体投影得到的,它对应于某个地理坐标系。
投影坐标系由以下参数确定:
⑴ 地理坐标系(由基准面确定,比如:北京54、西安80、WGS84);
⑵ 投影方法(比如高斯-克吕格、Lambert投影、Mercator 投影)。
在ArcGIS中提供了几十种常用的投影方法
北京1954投影坐标系和西安1980坐标系都是应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只是基准面、椭球、大地原点不同。
地理变换
地理变换是一种在地理坐标系(基准面)间转换数据的方法。当将矢量数据从一个坐标系统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下时,如果矢量数据的变换涉及基准面的改变时,需要通过地理变换来实现地理变换或基准面平移。
主要的地理变换方法有:三参数和七参数法。
投影变换
当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这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
实验数据:
云南县界.shp、Clip.shp、西双版纳森林覆盖.shp、西双版纳县界.shp。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 裁剪要素
⑴ 在ArcMap中,添数据云南县界.shp、Clip.shp。
⑵ 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要素,注意确保不要选中“云南县界”中的要素!
⑶ 点击打开ArcToolbox。
⑷ 双击“Clip”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指定输出要素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云南县界_Clip1”;指定输入类:云南县界;指定剪切要素:Clip(必须是多边形要素)。
点击ok按钮后,剪切操作自动执行。然后在TOC中关闭云南县界、Clip图层,就可看到剪切得到的结果。
⑸ 按照上述步骤,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要素(三个矩形框),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云南县界_Clip1”、“云南县界_Clip2”、“云南县界_Clip3”、“云南县界_Clip4”)。
第2步 拼接图层
⑴ 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剪切要素操作(上一步)中得到的四个图层。
⑵ 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中执行“Append”命令。
⑶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出要素设定为云南县界_Clip,输入要素依次添加其它三个图层。
通过以上操作我们就完成了将4个图层拼接为一个图层的处理。
⑷ 加载云南县界.shp图层,查看图层及打开其属性表,看看云南县界.shp与云南县界_Clip.shp中的属性表有何区别。
第3步 要素融合
⑴ 在拼接图层的基础上继续。
⑵ 执行“Dissolve”命令。
⑶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入要素指定为云南县界_Clip;融合字段选择为“所属州”,将根据这个字段的值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