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为主题,通过展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让学生了解铁路运输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及其分布特点。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铁路干线的走向和交汇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提升学生识别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让学生理解铁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交通运输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②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走向及交汇情况。
2.教学难点,
①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原因。
②结合实际情况,理解铁路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地理》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相关地图、铁路发展历史图片以及现代铁路技术视频。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布置多媒体设备,划分小组讨论区,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绘制教学图示。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首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这张地图,你们能找出我国的铁路网络吗?这些铁路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
①讲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详细内容:展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讲解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走向及交汇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其分布特点。
-用时:5分钟
②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原因。
-详细内容:结合地图,分析我国东西部铁路干线密度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用时:5分钟
③探讨铁路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铁路网络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铁路对沿海经济带、内陆经济带的影响等。
-用时:5分钟
3.实践活动
①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所学内容,找出一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并说明其重要性。
-详细内容: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评价和补充。
-用时:10分钟
②实地考察模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实地考察我国某条铁路干线,分析其对该地区的影响。
-详细内容:每个小组进行模拟,展示考察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用时:10分钟
③角色扮演:模拟铁路规划设计,让学生扮演规划师角色,根据地理条件和经济需求,设计一条新的铁路干线。
-详细内容: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设计方案,全班进行评价和改进建议。
-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①地理条件对铁路干线分布的影响。
-举例回答:以青藏铁路为例,讨论其穿越高原、高寒地区,克服地理条件的困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②经济发展对铁路干线分布的促进作用。
-举例回答:以京沪高铁为例,讨论其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③铁路网络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回答:以我国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为例,讨论其对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生态保护的作用。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以及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需求,优化我国铁路网络布局,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用时:5分钟
整个教学流程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铁路发展历史:介绍我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进程,从最早的铁路建设到现代高速铁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铁路在我国交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铁路交通网络图:提供详细的铁路交通网络图,包括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分布情况,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铁路干线的布局。
-铁路运输与经济地理:介绍铁路运输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城市布局、产业分布等方面,以及铁路建设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国际铁路合作:探讨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的合作项目,如中俄、中欧班列等,了解国际铁路合作对促进国际贸易和区域一体化的影响。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高速铁路》等,深入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历程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