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教师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论文
浅谈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姓名:
单位:
字数:
时间:
论文提纲:
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身体、心理各方面都比较稚嫩,容易受损伤。因此,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幼儿心理素质,就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该论文就教师和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幼儿教师首先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关注每个幼儿,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求。
2、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树立良好的班风,以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3、幼儿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4、幼儿教师要重视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体魄,这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5、幼儿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情绪,杜绝“心理虐待”,以免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浅谈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芜湖市实验幼儿园 李文华
内容摘要:
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身体、心理各方面都比较稚嫩,容易受损伤。如:有些幼儿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有的幼儿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从而引起孤僻、退缩、冷漠、压抑等心理问题。因此,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幼儿心理素质,就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认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关注每个幼儿,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求。并要树立、培养良好的班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同时教师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这样既使得幼儿身心愉悦又锻炼了他们的体魄,更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最后,幼儿教师还应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情绪,杜绝“心理虐待”,以免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总之,幼儿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沉静、谦虚、慈爱、耐心、机智等品质,保持稳定、愉快、适度的情绪,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温馨的氛围,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心理虐待。
人是身心结合的统一体,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多项研究也证明,成年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源于他的儿童早期。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身体、心理各方面都比较稚嫩,容易受到损伤,幼儿身心的社会适应性也较差,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的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了限制,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幼儿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知识与能力,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从而引起孤僻、退缩、冷漠、压抑等心理问题。幼儿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困惑。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小伙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因此,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生活质量,是我们幼儿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紧迫任务。而要做好一个幼儿教师,不仅要向幼儿传授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能力,而且还要了解幼儿的心理,为幼儿创设一个愉快的生活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1、教师要创造爱的氛围,关注每个幼儿,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幼儿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老师对他的关注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的注意,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关注。为此,幼儿教师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问幼儿:“你为什么喜欢你的老师?”幼儿回答:“她经常表扬我”“她上课时常提问我”“她在妈妈面前夸我”“她让我当值日生”“她去我家玩”“她教给我们学本领”“她带我们一起做游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