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doc

发布:2018-05-22约4.2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周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摘要: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一直被作为编制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北京市事业单位由于长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客观要求。基于此因,笔者结合自身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经验,确定事业单位中各类人员相应结构比例的有效管理犯法,为国内各事业单位推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提供思路指导。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人员编制结构 管理 北京市 一、前言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是编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是指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在分解自身职业任务、明确业务范围、划分职工工作类别基础上,对事业单位人员相应结构比例进行确定,并将其作为依据事实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一种管理思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编制管理效率,对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已经成为北京市各大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确保事业单位发展中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积极作用,对提高北京市各事业单位服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重要性 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便印发了《关于做好单位编制分类和确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的通知》,北京市编办也多次下发文件指导各事业单位开展人员编制结构管理,这对推动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对事业单位、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编制效益。北京市大部分事业单位中人员编制冗杂、岗位工作效率低、无作为等问题是普遍现象,而编制不合理是导致北京市事业单位暴露出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导致很多事业单位中都产生了近1/3的闲人占编问题,对北京市事业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产生了极大不良影响。为此,北京市编办要求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因事定编、统一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来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进行优化,不仅有助于解决北京市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实名制编制管理,可以更好的开展精简冗员、编职统一、编制结构优化等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各大事业单位的编制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秩序。北京市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改革之前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中将编制数量作为重点,严重忽略了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核定,导致部分事业单位中出现利用空编补充不合理人员的问题,这也是事业单位因编制管理混乱而出现的无序进人问题。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中,其可以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和编制使用等管理力度,对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着重要意义。 3.有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中存在很多不合理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编制、后勤人员编制过多,对于林业局、卫生局等事业单位来说其专业技术编制比重较少,其管理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14.3%左右,工勤人员编制占总编制的17.7%左右,尽管可以确保专业技术编制的比重占68%以上,但是事业单位中真正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比重确低于50%,这足以说明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将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可以有效解决北京市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对其人力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发展中服务社会的总体效能。 三、北京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现状 北京市政府为了推动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能,于2002年、2005年、2011年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将转变事业单位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强化责任、优化组织结构作为重点,为北京市事业单位实现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上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1.编制结构比例细化障碍多。按照北京市编办规定,管理人员占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比重的10%-20%,工勤人员编制占10%以内,但是由于北京市事业单位遍及监察、审计、环保、质监、统计、物价、老干、武装、统战、工会、共青团、残联、妇联、电力、通信等各个行业范畴,各个行业中对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有着不同需求,加之受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