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名义怀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爱的名义怀想
——谈《窗边的小豆豆》对我职业的影响
阳光明媚,无风。沿河边行走,看平静河水中的树、房子、桥,看马路上斑驳的影子。拾起一块瓦片朝河心掷去,瓦片在水面上跳了几下,沉入河底。对于瓦片来说,生活在路边和生活在水底的状态差不多,当它只有在水面上奋力跳跃、旋转,激起涟漪,才能显示着它曾经燃烧过的激情。
翻开手中的书,犹如一阵清风吹来,沁人心脾。《窗边的小豆豆》,承载着我美好的童年,寄予着我为之奋斗的目标,传承着教育的大爱理念,我所有的激情全都来自于它。
(一)午后的倒影
冬日傍晚,温弱的阳光软绵绵地照耀着大地,披着金色外衣的我们奔跑在田野间,嬉戏于树丛中。当最后一缕余阳被黑暗吞没,父母们的喊声也此起彼伏地响起。拖着斜长的身影回家,满身的泥点,满头的汗珠,总免不了父母的责骂。终于,父母限制我出门了,为我买来厚重的书籍。每次坐在书桌前,小小的身子埋没于如山的书籍之中。随意地翻着书,《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五千年》、《红楼梦》……一本本名著被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我拿起又放下。眼神流离,发现了被压在最下面的《窗边的小豆豆》。随意的翻看几页,竟被里面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虽然识字不多,但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在那里,小豆豆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那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那里,也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贴近生活,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就像小林校长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多么简单、质朴的一句夸奖,给予孩子所有的肯定,包括因天真而犯的错误。这对于因为贪玩经常被父母训斥的我来说,是多么地渴望。羡慕小豆豆能在童话世界中学习知识,羡慕小豆豆有个温柔的妈妈,就连小豆豆犯错误无奈转学,也会为小豆豆极力辩护……
在羡慕之余,常常会幻想,如果自己成为一名老师,我不会布置回家作业,我会让我的学生尽情爬树、玩耍;我不会大声斥责犯错的学生,我会对他说:“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会带他们出去郊游,我会让他们尽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其实那时的我何尝会懂得,那些包容、大度之下,是对学生无尽的爱。
(二)有一种坚持叫恪守
在高考填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院校。亲戚朋友纷纷劝说,教师是注定一生清贫的。而我的回答是,但教师的精神也是一生富足的。我愿走入这个清贫的世界,带着我的梦想,在这里起飞。因为我要圆一个年幼时构筑的梦,我要用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爱,构建一个我心目中的“巴学园”。
大学四年,往返于寝室、图书馆,手中的书换过一本又一本,但端放在床头的,始终都是《窗边的小豆豆》。有同学开始说我幼稚,世上哪有这样的学校的,电车教室,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午餐,特殊的运动会……怎么看都像是哄骗小孩的玩意儿。我淡然一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是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更能让学生爱上学校。
渐渐地,我们系统地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从夸美纽斯、杜威,到陶行知、张伯苓,从幼儿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到生活教育、兼顾德智体,为什么每一本书上都没有提到“巴学园”的成功教育例子呢,为什么另人尊敬的小林校长没有出现在这些教育家中间呢?是否“巴学园”真是一个虚构的学生天堂?我开始困惑,难道我始终坚持的真的只是作家笔下的“桃花源”?
再次拿起珍爱的《窗边的小豆豆》,看着早已翻的滚瓜烂熟的故事,心中不免泛起一丝丝的温馨。当小豆豆被迫转学“面试”时,小林校长面带微笑听了小豆豆近四个小时的独白。这让天真的小豆豆马上喜欢上了这位可爱的校长,因为她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快乐。当小豆豆为了找到掉进厕所的钱包时,校长只是在一边说了一句,“待会儿要把这儿还原”。这让可爱的小豆豆兴奋不已,因为她觉得自己是被平等对待的。小林校长曾到欧洲考察了不少学校,吸纳了很多教育精髓,对儿童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他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来学,他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散步”,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
这都来自于小林校长的爱,爱教育,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品性、缺陷。在他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由优良品格的,而这些品格是要用爱慢慢地呵护,使之壮大。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不是也有爱吗?早已树立起的对教育的热爱。我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三)归程漫漫
当我踏上三尺讲台,满怀抱负,想要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时,现实的残酷把那个曾经构筑于孩提时代坚固、美好的梦击打地支离破碎。整天疲于应付学生的各种突发小状况,什么表扬、称赞,统统丢到一边,取而代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