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地球地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球与地图知识概括 第一讲 地球 (三)、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A.正侧视图(赤道投影图)和圆柱投影图 C、侧俯视图(侧面斜投影图) 3、经纬网的作用 (1).定位置——地理坐标 (经度、纬度) 第二讲 地图 例4.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3)、等高线的原理及绘制 (7)地形剖面图 例1.上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A、▲ B、 ▲天堂寨 C、1729和天堂寨 D、▲1729 ▲天堂寨 1729 (1)地图上的高度: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山 (2)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陆地上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线。 两者都是以海平面为基准 等高线 。 坡陡的地方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 密集 稀疏 山 (4)、等值线(等高线)分布规律 ①同线等值; ②全图等距(特别标出例外); ③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等值线(除等高线外)一 般不相交、不重合; ④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与等值线垂直方向变化最快. ⑤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⑥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间距为正负一个等值距或零 ⑦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等值线,其线内数值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5)与等高线相关的几个概念 (1)示坡线: 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几条特殊的等高线与地貌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和缓–– 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 ––––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丘陵地形 山地地形 高原地形 平原地形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盆地地形 熟练判断基本地貌类型 山脊 盆地 山地 说明 地形特征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说明 地形特征 示意图等高线图 峭壁陡崖 鞍部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山顶 山脊 缓坡 陡坡 鞍部 山谷 50米 150米 250米 A B 等高距:50米 F E C G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高 低 高 低 陡坡 缓坡 山谷 山脊 山顶 鞍部 陡崖 根据等高线来判断地形 (6)、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①.读两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两点均在等高线上 两点不在等高线上 线上为一个定值, 线内为一个范围 E 断崖顶部和底部绝对高度(海拔)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等高距为h。则: ②.有关断崖的高度计算 断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重叠于某断崖处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h。则: a≤顶部绝对高度(海拔)<a+h b-h<底部绝对高度(海拔)≤b (n-1)·h≤相对高度<(n+1)·h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相对高度:≥200米,<400米 (6)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间,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 表示地表沿某一条线方向上 地势起伏状况的垂直断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日期变更线:补充说明 人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然日界线(0点线) 界线 180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 不固定,可以是任一条经线 钟点 钟点不固定,从0点→24点 钟点固定,0点或24点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例题:当北京时间是2010年1月1日7点时,全球已是2010年的范围是( )A、超过一半 B、1/3左右 C、3/4左右 D、少于一半 解题思路:先画出全球3600的平面简图,标出已知时间和经线在图中的位置;明确地球上最早的地方是1800经线西侧的东12区,1800经线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也是旧的一天结束的地方。再求出最早一天0时所在经线;最后得出日期和时间在全球的分布状况。 00 1800 1800 1200 1日7时 任何一天从0:00开始,24:00结束。则在已知时间下,最早一天开始的经线度数是1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