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可分为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两大类。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资产的基本特征
3. 资产的构成内容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标题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概念:是指企业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营业周期——一般为1年,某些特殊行业(如轮船、飞机制造业)可能以超过1年的单件产品的生产周期为一个营业周期。
变现——转变为货币资金。
●内容: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
(2)非流动资产
●概念:是指企业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内容: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2.负债的基本特征
3.负债的构成内容
(1)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过一年)和非流动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两种 。
(2)按偿付的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货币性质负债
▲非货币性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以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企业从投资者手中所吸收的资本及其增值,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本钱”
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3.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包括投入资本、利得与损失和留存收益等。
4.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是否需要偿还的区别:后者需要偿还;前者一般不需要归还。
▲享有权益内容的区别:后者只有按期收回本息权;前者具有参与利润分配和企业经营管理双重权利。
▲清算时求偿权的区别:后者拥有优先求偿权;前者则没有。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特征
3.收入的内容
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
狭义的收入仅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如汽车制造企业销售汽车收入)等。
★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汽车制造企业销售积压材料收入)等。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统称为营业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特征
3.费用的构成内容
广义的费用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等;
狭义的费用仅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2.利润的特征
3.利润的构成内容
企业的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以上两部分之和称为企业的利润总额。
从利润总额中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差额称为企业的净利润。
三、划分会计要素的意义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是实现会计反映职能,分类、系统的反映会计对象的需要。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
3.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种类
1.会计等式的含义
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恒等式。它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2.会计等式的种类
(1)基本会计等式
①组合方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理解
▲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