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企业预算管理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企业预算管理
第23讲内容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预算控制的方式方法、各种预测技术和目标规划方法等内容。
考试分值:预计10分。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基本要求:(1)熟悉目标利润规划方法和经营目标确定的要点;(2)熟悉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了解各种预测技术;(4)了解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组织体系;(5)了解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点;(6)了解预算分析的要点、掌握预算分析的方法;(7)了解预算控制的方式,熟悉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控制要点;(8)了解预算调整的原则与程序、熟悉预算控制的原则和内容;(9)了解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熟悉预算考核的内容和程序。
第一节 预算管理概述
一、 预算的特征(★)
二、预算层次与结构(★)
三、预算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四、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 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
企业预算必须以企业经营目标为直接的和主要的指导依据,将企业预算期的总体经营目标予以具体化、系统化的分解和落实。
企业的年度经营目标由两个要素组成:一是年度经营目标的指标体系;二是指标的目标值。
一、预测技术(★)
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工作,正确确定年度的经营目标(如下个年度的销售额等),就必须对未来的经济状况、市场环境、需求变化等进行分析、预测和判断,管理者就必须掌握一些定量的预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一)回归分析
(二)时间序列分析
(三)指数平滑法
(四)学习曲线模型
(五)期望值分析
(六)敏感性分析
(七)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二、目标利润的规划方法(★★)
企业常用的目标利润规划的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法、比例预算法、利润增长率法和加成法等。
(一)本量利分析法
目标利润=目标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预计产品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预计产品产销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案例3-1】某产品预计单位售价12元/件,单位变动成本8元,固定成本总额12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要实现750万元的净利润,计算该企业应完成的销售量。
【参考答案及分析】[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净利润,所以,[销量×(12-8)-120] ×(1-25%)=750,解得:销量=280(万件)。
(二)比例预算法(比率预算法)
比例预算法是通过利润指标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均可用于测定企业的目标利润。
1.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法利用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确定目标利润,具体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测算的销售利润率可选取以前几个会计期间的平均销售利润率。
2.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法利用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为: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选取同行业平均或先进水平来确定。
3.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是利用利润总额与投资资本平均总额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报酬率
(三)利润增长率法
利润增长率法是根据上期实际利润总额和过去连续若干期间的几何平均利润增长率(增长幅度),全面考虑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四)上加法(倒推法)
上加法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即目标利润)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比率)
或: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
【案例3-2】某公司预算年度计划新增留存收益为150万元,目标股利分配额为6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计算确定预算利润总额。
【参考答案及分析】
目标利润总额=(150+600)/(1-25%)=1000(万元)。
三、确定年度经营目标的要点(★★)
企业最高管理层在确定年度经营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
(二)进行整体预测
(三)正确选择预测起点
(四)考虑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五)考虑本公司价格和产品组合的变化
(六)做好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策略分析工作
(七)确认计划期内重大事件
(八)分析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
(九)做好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广告和促销计划的结果
(十)确认指标偏离常态的原因,修正预测结果
第三节 预算编制
一、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特点(★★★)
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