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较规范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并感受二声部和声效果。 2、欣赏《登山缆车》、《重归苏联托》了解意大利民歌。 3、通过意大利民歌的学习,体会大小调式的特点。教学内容: 1、歌曲《桑塔露琪亚》教学 2、意大利民歌《登山缆车》《重归苏联托》及知识点大小调式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节拍节奏难点解决,体会歌曲船歌的特点。 2、感受二声部特点。 3、从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大小调式的特点。教学对象: 中学初二(8班)教学过程:一、导入: 欣赏音乐片段:《威尼斯船歌》 请思考:这首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桑塔露琪亚》 1、聆听歌曲一遍 思考: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第一首乐曲的情绪有何不同? 2、听老师唱一遍 思考: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节拍?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3、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A跟钢琴哼唱一遍 B对比前四小节和后四小节的节奏有何不同 (要求划拍) X X 。 X | X X X |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 C 唱谱2遍,注意 3 6 5 |5#4 4 | “ 5#4 4”的音准。 D对比3 6 5|5#4 4 的效果和3 6 5|5#4 4 有何不同?为什么作者连续用5-#4-4呢?(544的感觉比较硬,没有5#44柔和,用了#4以后,平添了几分小船在水中晃动的感觉。)
E注意反复记号,要多唱一遍。 4、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A歌曲的第二部分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分析一下结尾应该怎样反复? C唱谱两遍,注意延长音记号,这里延长音增加一拍。 5、完整演唱歌曲一声部歌词并作艺术处理 A解释“桑塔露琪亚”的含义 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那波利心中的保护神,那波利其中的一个海湾就是以桑塔露琪亚命名的。 所以桑塔露琪亚既是一个女神的名字,又是一个地名。 B逐句学唱歌词,并纠正易错的节奏。 C歌曲处理: 1\3/8拍的特点:强弱弱 加 旋律线 2\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比 抒情略带起伏的 激动\赞叹 6、感受歌曲二声部合唱 A分别对比用midi做的各声部以及二声部的合成。 B分析合唱的效果与合唱的意义。 (二)意大利民歌欣赏与大小调 1、欣赏《缆车》 A波切利——当今蛮声国际的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 B歌曲简介(略) 2、欣赏《重归苏联托》 A 帕瓦罗蒂——已故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高音C之王”,意大利国宝级人物,热衷慈善事业,深受全世界人民爱戴。 B歌曲简介(略) 提问:试比较《登山缆车》和《重归苏联托》情绪和调性有何不同? 3、大小调特点分析: 主音为 1 主音为 6 《登山缆车》 热情 奔放 大调 《重归苏联托》 抒情 委婉 小调 4、请分析威尼斯船歌和桑塔露琪亚分属那个调式。 学生回答(小调、大调)三、总结教学反思: 《桑塔露琪亚》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课,以船歌为导入,主体部分为歌曲的学习、二声部感受;拓展部分为意大利民歌欣赏和大小调式知识点相结合的欣赏。 上完这节课后的感想与体会有以下三点: 一、由于本节课是借班上课,课堂上出现学生有些拘谨的状况,没有达到更好的教学互动效果。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一、应该在课前尽量多地跟这个班的学生接触,让他们消除对教师的陌生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二、在课堂中应随机应变,当场发现问题,当场解决问题,充分就某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哪怕省略某个不太重要的环节。 二、本课的感受二声部合唱部分还是比较理想的,学生分别对比了用midi做的每一个声部以及体会了二声部合唱的效果,并且懂得合唱的意义:合唱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是,真的让学生来合唱,就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问题了。合唱是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及其重要的一环,为什么我们一上到二声部合唱就躲避呢?我觉得,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素养去引导学生。其次,学生要会识谱,有音准概念,否则再想多少方法去合二声部都是隔靴挠痒。所以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建立音高概念极其重要。“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来得更重要。 三、音乐课到底要教学生什么?是人文、综合更重要,还是音乐本身更重要?新课标提出要淡化技能技巧,是的,我们都在做,但是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能力、音乐素养的每况愈下是不争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