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公式.doc

发布:2017-06-09约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公式 1 带宽 原来: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hz(Khz ,MHZ)。最小衰减下通过该介质的频率范围。现在:指数字信道所能够传递的“最高数据率”的同意语。单位“b/s、bit/s bp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在时间轴上信号的宽度随带宽的增大而变窄 2 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信道带宽 。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信号在信道上传播速度(米/秒)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真空中的光速:3 * 10^5 km/s;铜缆中的电信号速度:2.3 * 10^5 km/s 光纤的传播速度:2 * 10^5 km/s 1000km的光纤线路产生延迟5ms。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是处理时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具体情况分析,一般传播》》发送时延)。 往返时延: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 (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3 信道最大数据传输率 最大数据传输率(无躁声)=2Hlog2 V bps V为离散级数(二进制为2)。尼奎斯特。 最大数据传输率(有躁声)=Hlog2-(1+S/N)bps。 S/N信躁比。1dB=10log10-(S/N) 香农。 数据传输率=波特率(每秒采样个数=码元率)Baud*每个采样位数。 4 CSMA/CD常用计算公式 网络传播延迟=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 冲突窗口=网络传播延迟的两倍.(宽带为四倍) 最小帧长=例:吞吐率T单位时间内实际传送的位数吞吐率/网络数据速率 每秒 106 个比特 时间 1 0 1 0 1 1 1 ?s 1Mb/s 1 Mb/s 时间 每秒 4 ? 106 个比特 0.25 ?s 4 Mb/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