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在平凡工作中践行师德.doc

发布:2018-06-07约4.2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平凡工作中践行师德   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这“三爱”为主线,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为人师表”为要求,以“终身学习”为引导,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融入其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需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   作为教师,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处处以“学生”为本,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智慧的启迪者、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示范者;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够理解、尊重、宽容、关心、爱护、引领学生的人,是能够培养学生品行端正、积极上进、身心健康的人,是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真诚服务、乐于奉献的人。   作为一名多年在教育战线工作的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按照《规范》要求,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全方位地不断完善自我,履行好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得到社会的认同,体现自身的价值。      一、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高中教学,用升学率来衡量教师工作质量似乎成为多年的“潜规则”。假如教师把眼光只盯在升学率上,学生势必演变成做题和考试的工具,教师也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变成“机器”和“机器”的关系。当学习变成简单的机械训练,自然缺乏乐趣,更谈不上能力培养、智慧的开启和人格的完善;教师的工作变成日复一日重复的枯燥劳动,也必然产生职业倦怠。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全部,而是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努力作到细心研究学生,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理解学生,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在于和学生的沟通,畅通沟通渠道。每当接手新班时,我都在第一天把我的家庭电话、手机号、电子邮箱写到黑板上,告诉学生们,随时欢迎每一位学生与我交流,我会诚心诚意地与大家交心,我还会要求每位学生都写出自己的10条优点,再对每个学生的优点给予点评和鼓励。这样虽然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力,但在很短时间内既了解到学生的一些情况,又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教师节期间,我和往年一样收到许多学生的贺卡。其中一份学生自己手绘的贺卡上,还是工工整整的“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几个字,这是06届的王同学连续三年发来的同样贺卡。在高中时,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男生。一次我去上课发现他课间吃面包,就很关心地笑着问,“是妈妈没做饭,还是你早晨起晚了没来得及吃?”谁知他冷冷地回我一句:“做好了,不想吃,就想现在吃。”课后跟班主任交流,才知他因父母闹矛盾,最近都没回家,和同学挤在学生宿舍……。于是,我多次找他谈心,并多次和他家长沟通,让他过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一段时间后,他主动找到我,告诉我要退学。“不上学去干什么呢?”他泪流满面地告诉我父母矛盾升级,他心情不好、成绩也不好,干脆出外打工去……。如此敞开心扉的倾诉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问他:“你不上学了能解决父母的矛盾吗?父母之间的问题是他们的问题,你要学会正确看待。要是不上学荒废了学业,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父母不负责任,有可能导致父母产生更大的矛盾。至于学习成绩,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调整好心态,持之以恒地努力,肯定能行。”我们交流了很长时间,终于打消了他的辍学念头。从那以后,他只要遇到想不开的事就来找我,我也尽可能开导他。他的情绪变了,学习态度也变了,成绩自然也不断提高,如愿考上了青岛科技大学。   我深深体会到: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是育人最重要的基础。      二、用心教书,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每次与学生接触,我都会时时关注学生的眼睛。每天对着学生求知若渴的双眼,每天盼望学生成长成才的意念,极大地强化了我的责任感。高中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每天与公式、方程打交道,解题、做题,琐碎而枯燥,慢慢地,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我坚持备课“六备法”, 即备学生、备知识结构、备课堂组织、备教法、备教具、备巩固练习,尽量使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探求知识的奥秘。对每一次作业和测验,我都坚持全批全改,视情况个别“面批”,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我在每一环节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我注重因人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加强个别辅导。并通过多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下功夫,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品质。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品尝成功,从而不断走向新的成功,真正促进学生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