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之人(全国师德标兵推荐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之人
——记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周玉兰老师
周玉兰,女,1978年12月出生,湖北省宜都市二中教师。2001年7月毕业于三峡大学数学系,同期分配至宜都市二中工作。2003年因患病离开讲台,到教务室从事学籍管理、考务安排、成绩统计及教学巡查等工作。参加工作十一年来,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成绩突出,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1次被评为“巾帼建功标兵”。2012年先后获得宜昌市“道德模范特别奖”、湖北省 “爱岗敬业的好老师”、湖北省 “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12年6月4日下午,她将659张高考准考证逐一核实、过塑后,从校本部枝城送往陆城宜昌第三技工学校高三备考点。下午4时许,在离高三临时备考点宜昌市第三技工学校大门外约200米处时,她突然感觉脖子被一只手从背后死死掐住。她意识到遭遇歹徒抢劫,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声大喊:“我是老师,袋子里是高考学生的准考证,没有钱。”歹徒看到她反抗,用钝器猛击其头部,顿时鲜血从头顶涌出,她眼前一黑,蹲坐到地上,眼镜也掉落在地,她一边在地上摸索,一边忍着剧痛再次疾呼:“我什么都给你,留下准考证就行。”最后钱包被歹徒抢走,而659份准考证一份未失。她强忍巨痛,一手捂住头顶喷血的伤口,一手抱着装有准考证的袋子,艰难地走到了学校门口,此时才给学校负责备考点工作的副校长打电话,将准考证一份不少地交给了副校长。“孩子们的前途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是宜都市二中周玉兰老师在清醒过后说的第一句话。事后她被宜昌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宜昌市“文明委”授予“宜昌市道德模范特别奖”;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岗敬业好老师”荣誉称号。宜都市教育局、宜都市妇联、宜昌市妇联、宜昌市文明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向她学习。学习她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学习她临危不惧、舍身忘我的优秀品质,学习她不怕牺牲、誓死维护学生利益的高尚情操,学习她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风范。全国高考降下帷幕,参加完高考的湖北省宜都市二中的659名学生没有狂欢、没有回家,他们心情凝重,因为伴随着他们两天高考的是一张张带血的准考证。他们推举代表来到宜都市一医院,去看望为他们守护准考证而负伤的周玉兰老师,去感谢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恩人。
周玉兰老师浴血护卫准考证的感人事迹,一经传扬,立刻引起了各方关注。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纷纷播报周玉兰浴血 “护考”的先进事迹,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百余家网站予以转载。各级政府也纷纷表达了对周玉兰老师的关心、慰问和奖励。闻听周玉兰老师的事迹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作出批示:“周玉兰老师的事迹令人感动,她不愧是热爱学生的好老师。请教育部转达对周老师的问候和敬意,并请地方做好救治工作。”
在学校领导心中,她是一位富有奉献精神的好同志。2003年,她因身患脑瘤离开了心爱的三尺讲台,到教务室当上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教务员。可谁也没想到,她比过去干得更“玩命”。组织学生报名、编排课程表、制定教学计划及活动安排、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她什么工作都记在心里,想在前头,做得仔细。2011年,负责学籍管理的陈全老师退休了,教务员本来就人手不够,加上学籍管理的工作又很繁琐,没有专人负责往往会出差错。学校为难了,正考虑是不是要增加一名教务员的时候,她主动向学校请缨,由她来承担此项工作,而且不减少已承担的工作。此后,她用学籍管理零差错的事实向大家证明,她一个人干好了两个人才能干好的工作。
在老师们心中,她是一位责任心极强的好同事。教务室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岗位,但她总是把每一件小事当大事来抓,把每个细节当关键环节来考虑,扎扎实实做好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收集各班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卡是教务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三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11个教学班,每个班一天平均11节课,她每天对近400份的教学信息反馈卡进行逐一的核实,对异常情况进行记载,然后上报,让班主任和分管教学校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以便出台相应措施;排补课表是一项繁琐且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既要兼顾学科特点,又要保证带多班的老师不重堂,还要考虑上早晚自习的老师适当休息。为此她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记载老师们的特殊情况,自她排课表以来,再没出现过哪个老师因为重堂去找教务室的情况,老师们的抱怨声小了很多。虽则如此,但有的老师难免会利用双休时间处理一下积压的私事,为了方便老师们更好地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在排课表时加以协调,让老师们能更安心的上课,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高一、高二年级每两周要排一次补课表,高三每周排一次,这个工作一次不出错比较容易,难的是每次不出错,且能尽量兼顾各方需求,既照顾老师,又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又服从教学大局要求,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没有勤奋敬业的工作热情,没有细心认真的工作习惯是不可能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