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pdf

发布:2021-11-19约3.6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寨里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刘侠 2014.11.3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 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 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 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 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 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 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 的评价。 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 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 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 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 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 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 2 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 成 4—6 组,每组 6—8 人。 座次安排: a b c ——︱——︱—— a b c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每组学生编好座 位后,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 、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 a、b、c 三类, 6 人形成 aa、bb、cc 的组内成员结构。 a 类学生成为特优生, b 类学生称作优秀生, c 类学生 称作待优生, a、b、c 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 中,可以实现 a 对 a、b 对 b、c 对 c 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 可以实现 a 教 b、b 教 c 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这样分组, 提供了 a 与 a、b 与 b、c 与 c 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 a 帮 b、b 帮 c ,充分利用了学生间 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 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 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 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 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常务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 织、分工、监督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本组每个成员都要有分工,如根据学习成绩或兴 趣爱好, 每个学生都负责 1—2 门学科,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 也可以对本学科所学知识 进行“过关”检查;也可以把桌椅摆放、桌面整理、卫生保持、公物保管、习惯养成等分别 由小组成员负责;还可以施行值日组长轮换制,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 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 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管理与评价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 管理及评价还应跟上, 否则就会出现自由散漫、 低效混乱的局面, 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全体任课教师应形成合力,变纪律约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