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976_的2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pdf

发布:2016-01-30约3.01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0 卷 第5 期 地 理 科 学 进 展 Vol.30, No.5 2011 年05 月 PROGRESSINGEOGRAPHY May, 2011 1976-2008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遥感监测 陈 建,王世岩,毛战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摘 要: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1976、1986、2000 和2008 年的遥 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探讨了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现代 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1976-2008 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8.5%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呈显著减少变化, 1976-2008 年减少了44.5% ;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类型——芦苇湿地的面积也呈减少趋势,面积减少了 23.0% ;与此相反,人工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1976-2008 年增加了70.7 倍。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1976、1986、 2000 和2008 年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4636 、1.4858 、1.5046 和1.4841 ,这表明该区域内湿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呈逐渐向河口方向偏移特征,其中1976-1986年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偏移较大, 1986-2000 间次之,2000-2008 年基本没有变化。 关 键 词: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 1 引言 地面积、边界及格局的变化,而对现代黄河三角洲 湿地更长时间序列的变化研究较少,而且利用分 形、质心变化来反映湿地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也较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 [6-10] 少 。因此,本研究除了分析1976-2008 年30 多年 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来现代黄河三角洲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还计算了湿 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 [1-2] 地的分形维数及并分析了质点空间变化特征,以期 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更全面、更详细的反映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时空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缔约 变化规律。研究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揭 国要求注册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范围内河 示不同类型湿地动态变化特征,对于识别湿地退化 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河口湿地之一,也是 规律及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 统。作为东北亚内核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 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在世界生 2 研究区域概况 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进入河口 地区水沙资源量急剧减少、导流堤建设等造成河流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是1855 渠道化,以及河口三角洲农业开发和城市化等影 年黄河改道入渤海以来,由黄河泥沙淤积、填海造 响,黄河河口出现了黄河河道断流、淡水湿地萎缩、 陆所形成的一片陆面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世界 植被生态功能退化、物种多样性衰减等生态环境问 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