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专题九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ppt

发布:2016-10-30约4.19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考情深度解读 主干知识整合 重点热点探究 课标新题借鉴   1. 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迫使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有所认识,寻找对策,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体现较多。考查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的成因;沙尘暴问题、台风分布问题、寒潮冻害问题等。   2.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和使用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人类的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以典型地区资料为背景,以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表现及治理措施,如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三峡工程对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   (5)以重大时事为切入点,以热点焦点问题为背景,考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中国GDP统计出现的新变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世界贸易与环保的关系、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大江大河治理与农业发展等问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 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 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4. 左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例2 读“全球候鸟迁徙路径”示意图,判断1~2题:   例3 读下图,回答1~3题。 1. 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        (  )   A. 自然原因引起的    B. 人为原因引起的    C. 人口增长引起的    D. 全球变暖引起的 2. 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          (  )   A. 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 流水作用弱的地区 C. 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 风力作用弱的地区3. 该问题多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 耕地面积广大 B. 地广人稀   C. 热量充足、光照强 D. 光照强、温差大   1. 气象灾害   2. 地质灾害   3. 山区爆发泥石流的条件。   (1)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2)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3)植被条件——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缺乏保护。   (4)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下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2月31日,地球、太阳、月球曾排成一条直线;2006年1月2日,月亮和太阳都曾最接近地球。“咸潮”曾肆虐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至内陆区域之后,它的盐分(即氯化钠)含有量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这种水质不但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而且当人类饮用或使用时,也会产生疾病。   1. 分析珠江三角洲出现“咸潮”的原因。   2. 简述“咸潮”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减轻其影响的主要措施。   3.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地区工业发展的突出区位优势。  2. “咸潮”会造成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恶化,而珠江三角洲又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区、混合农业区、工业区,经 济产值较高,灾害的损失更大。加强灾害的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咸潮”发生期间,加强节水的力度,从周边地区调水等。   3. (1)工业部门齐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2)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形成综合的运输网络;(3)劳动力资源丰富;(4)技术力量强;(5)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6)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实得好;(7)香港、澳门具有发展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  1. (1)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所以地表径流量小,珠江进入枯水期。如果水位低于海平面,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发生咸潮;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