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原位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土原位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研究所
2005年10月
目 录
实验一 动力触探实验····································3
实验二 平板载荷实验····································6
实验三 旁压实验········································11
实验四 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联合实验····················19
附录··················································25
实验一 动力触探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动力触探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动力触探仪的工作原理;
掌握动力触探实验实验成果的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
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然后根据打入土中的难以易程度来判断土的性质。(根据能量平衡的原理进行分析)
实验方法
圆锥动力触探实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重型以上)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实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实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实验仪器设备
动力触探仪包括导向杆、穿心锤、锤垫、探杆及探头。
实验步骤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深度;
将重锤提至一定高度自由落下,记录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
完成某一深度的动力触探试验,上提钻具。
实验数据处理
1.数据处理
圆锥动力触探实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 )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2.动力触探实验成果应用
??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实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应用实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事先进行实验预习,熟悉实验程序、步骤及现行规范规程,认真进行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了解实验设备的基本性能、应用范围;
掌握动力触探实验的原理、测试方法及成果的应用,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对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2.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探杆的倾斜度;
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不宜间断,锤击速率一般为15~30击/min。
八、实验思考题
动力触探的试验方法,适用地层怎样?
动力触探成果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九、建议参考书、文献资料
唐贤强等编,《地基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
袁聚云等编,《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同济大学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GB50007-2002;
GB50021-2001;
JGJ106-2003。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事先进行实验预习,熟悉实验程序、步骤及现行规范规程,认真进行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了解实验设备的基本性能、应用范围;
掌握载荷实验的原理、测试方法及成果的应用,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对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2.注意事项
1)荷重应一次加满;
2)确保沉降稳定。
实验思考题
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方法怎样?
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成果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建议参考书、文献资料
唐贤强等编,《地基工程原位测试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
袁聚云等编,《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同济大学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实验三 旁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旁压实验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旁压实验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