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九年级物理十八四焦耳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中学集体备课教学案
备课组 九物理 时间 2015年11月11日 教学内容 18.4焦耳定律 主备教师 李小明 集备人员 王敏、韦芬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的热效应,会设计实验探究焦耳定律.
2.了解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重点难点 含档位电路电热的计算, 教学流程 学
(10分钟) 1.引入:利用课本引入部分来引入
2.自学题纲:
阅读课本第99、100、101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用公式表达为Q=I2Rt
4.生产生活中要用到电热,如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5.有些电热需要防止,如电视机后盖的散热孔、电脑的散热风扇.
6.讨论:
(1)如图1,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将两容器中的电阻丝(左边电阻丝为5Ω,右边电阻丝为10Ω)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1 图2
(2)如图2,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1)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讲
(10分钟) 1.重难点讲解:
1.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2.利用空气受热膨胀,挤压液体使液面上升,来显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运用了转换法.
3.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都是常见的电热器.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材料上做成的.电热器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有的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
4.在电动机里,电流主要是用来做机械功的,但电动机里的导线有电阻,也要产生热量,使导线的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甚至可能烧坏.为此有的电动机里装有风扇,电动机的外壳做成漏空状,都是为了加快散热.
5.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的区别:纯电阻指电能只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而非纯电阻是指电能转化为其它两种以上的能量(如电动机)
2.典型例题讲解:(近年中考题)
1.(2012·梅州)用粗细均匀的电热丝加热烧水,通电10 min可烧开一壶水,若将电热丝对折起来接在原来的电路中,不计热量损失,则烧开同样一壶水的时间是( A )
A.2.5 min B.5 min C.20 min D.40 min
2.(2012·泰安)电烙铁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烙铁的导线却没有明显发热,这是主要是因为( D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烙铁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烙铁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烙铁电热丝的电阻
3.一台电风扇接在220 V的电路中正常工作,通过风扇电动机的电流为0.5A,测得风扇电动机线圈电阻为5Ω,求:
(1)电风扇的输入功率是多少?
(2)电风扇每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电风扇的电动机每分钟产生的电热是多少?产生机械能是多少?
解:(1)电风扇的输入功率P=UI=220 V×0.5 A=110 W;
(2)电风扇每分钟消耗电能等于电流所做的功W电=UIt=Pt=110 W×60 s=6 600 J;
(3)电风扇的电动机每分钟产生的电热,根据焦耳定律计算Q=I2Rt=(0.5 A)2×5 Ω×60 s=75 J,
产生机械能W机械=W-Q=6 600 J-75 J=6 525 J.
练
(15分钟) 检测题:(可自出,可选自练习册或资料)
基础题
1.(山东潍坊)下列图中所示的家用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暖气 B.洗衣机 C.电风扇 D.电视机
2.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主要是因为(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熨斗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熨斗电热丝的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