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以宣化县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基于3S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以宣化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利用是国家和地方最重要的决策和管理领域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如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因此,建设一个基于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宣化县作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一个县,区域面积较大,土地利用情况复杂。目前,宣化县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细节精度、缺乏精细分类解译等。因此,本研究以宣化县为例,旨在探究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提高土地利用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研究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方法,探究基于3S技术的数据采集、分类、解译、存储及应用方法;
2.使用遥感影像、GIS数据等相关技术手段,对宣化县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3.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4.评估和总结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成果和效益,为其他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针对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运用遥感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3S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分类、解译、存储及应用;
2.给予宣化县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包括色调分离、特征提取、分类设计等;
3.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4.通过地面验证数据和统计数据等方式,评估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成果和效益。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1.建成一个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提供包括遥感影像、地理参考、实际用途、期望用途、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信息;
2.构建一套高效精准的土地利用分类和解译方法,类型覆盖全面;
3.开发出一个易于使用、管理和维护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
4.提高入库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准性,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五、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1.可行性:当前,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3S技术的数据采集、分类、解译、存储及应用的方法已经是十分成熟和先进的,这为本研究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数据来源;
2.局限性:尽管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管理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可能存在着遥感影像分辨率不足、分类精度不够高等技术局限性,这也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研究进度计划
1.第一阶段:对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的文献查阅和笔记整理,深入了解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方法和发展趋势,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选择宣化县作为研究区域,获取相关遥感影像、GIS数据等,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3.第三阶段: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4.第四阶段:评估和总结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成果和效益,提出技术改进意见和建议。
七、参考文献
1.杨国根,王继华.基于3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地理科学,2012(8):2-9.
2.戴庆利,吴振芳.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土壤通报,2013(6):301-305.
3.赵春燕,刘谋云.宝鸡市土地利用现状综合分析及数据库建设.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4(4):151-156.
4.宋斌,吴云.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
5.贺宝华,王成林.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54(1):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