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细菌对群与低聚糖和氨基酸研究进展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化道内存在的400种100兆以上的细菌,统称为肠内菌群 肠内细菌大体上又可分为四类 共生型——对宿主无害而有益的菌,专性厌氧菌,包括类杆菌、 优杆菌、消化球菌和双歧杆菌。这些菌是生理性微生 物。它的数量大,恒定存在。 致病型——韦氏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假单孢菌。生态平 衡时,必要的组成部分。肠内菌群平衡失调,数量超 常,引起宿主发病。 中间型——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韦荣球菌。数量介于共 生类型与致病类型之间,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个 方面,即具有潜在的有害性。 通过型 不在肠道内长时间停留,短暂增殖后,很快被排泻掉。 肠内细菌群与宿主间的关系 肝脏对药物兼有分解与合成的功能——药物代谢后分子量增大极性增强,易于从体内排除,解毒作用; 肠内菌群几乎全为分解反应——药物分子量减小,极性减弱,脂溶性增强,药效及毒性作用的增强。肠内菌群对药物的代谢可视为肝脏的补充、对抗。 某些药物,只有经过肠内菌群的代谢活化,从其无活性的前体物中释放出来,才具有药理活性和治疗价值,如乳果糖,磺胺类,柳氮磺胺吡啶等西药。 肠内菌群对药物的代谢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种属差异、饮食及抗菌药物的使用; 代谢适应与酶抑制等 与它们所寄居的宿主内的特定环境有关,特别是肠道内多种细菌相互的协同作用。 中药口服后在消化道下部受肠内菌群加工改造 经肠道选择吸收入肝脏 一部分随血液循环到各脏器,直接间接地产生药效 其余部分代谢物质被排泄于胆汁之中,再次进入肠管 与肠内菌群接触,为中药成分的肠肝循环 1. 哺乳方式的不同,婴儿肠内菌群的构成不一样。 2. 婴儿、成年、老年不同时期肠内菌群截然不同。 3. 饮食结构突然改变。 4. 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 5. 气候变化,季节转换时。 6. 精神状态不同肠内菌群也有很大差异。 7. 生活习惯。 传统的肠内细菌群分析方法 肠内细菌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 Probiotics, Prebiotics,Synbiotics,Biogenetics Chinese Synbiotics 大塚製薬株式会社の医薬品研究所と消費者商品研究所Otsuka’s Res Insts for Medicals Nutraceuticals 大津栄養製品研究所 大津?????研究室 佐賀栄養製品研究所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人类健康和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試験問題 (10名透析患者服用双歧杆菌制剂前后腐败物质变化) μg /g 对照 服用两周 停服两周 氨 1006.6a±164.9b 530.5±85.1 922.9±77.4 硫化物 80±9.9 38.4±7.0 78.5±8.1 苯酚 76.6±10.0 39.9±5.9 77±8.1 甲基酚 76.5±9.5 40±4.5 74.8±8.4 乙基酚 78.9±9.9 40.9±6.2 75.2±9.0 吲哚 78.7±9.7 39.6±5.4 76.8±9.6 粪臭素 77.9±10.1 39.5±6.2 74.6±10.0 a: μg /g b:标准差 疾病过程中的肠内细菌群(四) 糖尿病与肠内细菌群: log CFU/g 对照 服用两周 停服两周 总菌数 10.93a±0.08b 10.88±0.1 10.83±0.28 类杆菌 10.43±0.19 10.4±0.17 10.51±0.22 100c 100 100 双歧杆菌 7.73±0.44 8.61±0.36 7.48±0.2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