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近体诗常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体诗与近体诗 诗歌的种类 从格律上来分: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分为三类: 1、四言古诗 2、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3、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四言如曹操《短歌行》 五古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古如岑参《白雪歌》 古体诗全诗字数、句数不拘多少。 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参杂着五字句和七字句,甚至还有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 但是,一般把杂言诗归入七言古诗一类。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 我们学习诗歌格律,主要学习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形式,它们的句数和字数都有一定的规定。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各联的名称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第一句叫做“出句”,第二句叫做“对句”。 近体诗 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格律是半首律诗。 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 排律:十句以上,是律诗的延长。 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 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平仄协调 1、“一句之间,平仄相间” (甲)仄仄 平平 仄。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乙)平平 仄仄 平。 所谓“平仄相间”、“平仄相对”,以对节奏点的字的平仄要求最为严格(五律的节奏点指每句中的第二字、第四字及最后一字)因为它们正是平仄错综协调的关键所在。 3、“各联之间,平仄相粘” 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这样既可以把后一联与前一联粘合连接起来,也可以使前后两联有所变化。 五律: (甲)仄仄 平平 仄 (乙)平平 仄仄 平 (丙)平平 平仄 仄 (丁)仄仄 仄平 平 七律: (甲)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乙)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丙)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丁)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诗歌阅读要点 1.读题目,了解诗歌类型和内容 2.读作者,结合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3.读内容,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景物、意象和意境)、联想内容和运用的手法等把握其情感。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