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政府预算解析.ppt

发布:2016-03-20约2.29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次课内容 1.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2.政府预算的审批 2.政府支出的执行 4.政府预算的监督 5.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我国预算编制特点 1.自下而上,层层汇总(基层单位编制,逐级上报,由主管部门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 2.部门预算一级政府预算 3.中央预算编制范围?(见补充文件) 4.思考:以我们学校拨款为例,应该属于地方财政支出还是中央财政支出? 部门预算编制内容 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两上两下 一上:预算部门-主管部门-财政局 一下:财政局--主管部门--预算单位 二上:修改后 预算部门-主管部门-财政局-人大 二下:批复后 人大-财政局-主管部门-预算部门 政府预算的审批 政府预算的审批 政府预算执行 1.政府预算执行 财政部门--日常监督(国库统一支付) 审计机关--事前、事中审计 2.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的区别 财政直接支付:由财务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 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政府预算监督 1.政府预算监督 我国预算监督包括预算执行部门的内部审查和审计署进行的审计。 按照规定,财政部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设计中央各部门决算、地方决算及其他有关决算的报表格式。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1.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财力分配上的集中与分散 财权分配上的集权和分权 预算管理体制内容 1. 预算的分级 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 2. 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2014-10/09/contenthtm 3. 预算收支的划分方法 收入分成法、基数法、因素法、分税法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管理权 2.各级政府 3.各级财政部门 4.各部门 5.各单位 预算调解制度和方法 1.纵向转移支付 2.横向转移支付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1.统收统支(1950-1952) 特点:统一全国收支、分配标准和管理体系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53-1979) 特点:中央统一立法、计划、政策、制度、分级管理。地方政府不是独立的预算主体 3.财政包干(1980-1993) 特点:在总额分成的基础上,对增收或超收部分加大地方留成比例,地方成为相对独立的预算主体 4.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1994至今) 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经济标准 1,全国性的公共需要,地方性的公共需要 2.中央税(税源广、流动性大、调节作用强)、地方税(税源固定、税基窄) (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政治标准 1.联邦制国家侧重分权,单一制国家侧重集权 2.中央收入占主导是共性 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P123 1.巴斯特布尔三原则 2.赛里格曼 3.迪尤 (四)我国政府收支划分 1.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2.财权与事权的统一 3.权责相连,收支挂钩 分税制 分税制:通过划分税种或税率来确定各级政府的预算授予,相应形成中央税制和地方税制。 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我国分税制改革方向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上级政府(财权)对下级政府(财权)的无偿补助或拨款,而财力无法补偿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2.弥补横财政缺口 3.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4.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下节课演讲内容 财政与税收 第四章 政府预算 * 主讲:寿欣 669918 QQ366060073 美国 英、德、意、日 我国 具体编制部门 预算草案核定 美国 英、德、意、日 我国 具体编制部门 总统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 财政部门主持预算编制 财政部 预算草案核定 总统 内阁 国务院审核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499/201404/16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