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研讨 ZHUANTIYANTAO
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
———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
文 钟启泉
笪
〔摘 要〕“三维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共同元素,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有效教
学”的根本诉求。界定“三维目标”,是对传统的“双基论”和“学科观”的超越;“三维目标链”的研究,是一场教
学思想的革命。“三维目标”的落实取决于教师的洞察能力,因此需要在真正的教师研修活动中不断地锤炼
心智,重建概念,改造我们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
〔关键词〕三维目标 共同要素 有效教学 凯洛夫教育学批判
一、“三维目标”教学研究的挑战 顺序为学生铺就学习之路。最终的结论,前者的课堂
“三维目标”教学实践的研究,即“三维目标”教 是由学生讨论的观点来结束的,后者则是由教师预
学的设计、实施、评价、改进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向 设的。 日本教师看了上海教师的教学录像后说:“课
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新课程改革”9年来,围绕“三 堂进度似乎太快了。这对于10%~20%的学生是有利
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的,但很可能伤害其他的学生。”“中国的课堂似乎仍
价值观)的界定,引发了持续的忽隐忽现的论争。这 然受控于一种控制力”。“ 日本30年前的课堂也是这
场论争恰恰表明,我国教育界倘若仍然迷醉于凯洛 样的。但如今日本的课堂不是由教师的力量来推动
夫教育学,仍然排斥教育科学的新启蒙运动,那么, 课的进程,而是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创造教学的”。
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育研究和学科教学的实践是不 毫无疑问,各国的课堂文化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可能有任何进展的。 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同样如此。我并不认为日本教师
应试教育的恶性发展比金融风暴更可怕。我国 的整体素质比中国教师高出一筹,但不能不承认的
中小学课堂教学难以转型,源于教育体制内外的种 一点是,日本教师的教学观念中突出了作为教育对
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 象的“儿童”。这位博士生发现,日本教师的角色定位
的课堂教学实践更多的不是关注“对话中心教学”的 是: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揣测学生的需求,
创造———强调儿童、主体、对话、参与、合作,而是有 引导学生的思考,辅助学生的活动。他们把学生看作
意无意地着力于 “灌输中心的教学”———强调训练、 自主的,有足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有着与老
教学控制和教学定型化(划一化)。 师不同的情感体验、道德标准和人生准则。因此,在
我的一位博士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中日课堂教 这些教师看来,学生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即便
学国际比较。她从东京和上海选取了各2所初中的各 他们现在并不完美、并不成熟,但是,那是他们以自
7名语文教师,对他们以鲁迅的《故乡》为课文展开的 己的经验为基础的,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
语文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国教师都充 成长。
满了对学生的“教育爱”。不过,教育价值的取向不 “三维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标准或教学大
同,教学计划也是迥异的。日本的教师着力于“学案” 纲的共同元素。如果说,“双基论”是应试教育的理论
的设计与实施,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独立思考”、 温床,那么,“三基论”(三维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小组思考”、“全班思考”贯穿全程。通过反复阅读、 诉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改革不可回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思想境界。 避的核心课题,离开了“三维目标”的所谓“有效教
中国教师着力于“教案”的设计与实施,这是以教师 学”的研究简直是南辕北辙。
为中心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