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doc

发布:2018-10-11约3.75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认识古代诗歌(一)题材篇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感情和主题。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以熟悉的典型的咏史怀古诗引路,引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常见主题,以高考真题为例,引导学生把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预习设计】诵读经典,完成表格,回顾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象、人物 思路 情感 手法 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 乌衣巷 石头城 赤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预习交流,归纳特点 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完善 主要意象人物 思路 情感 手法 赤壁怀古 大江 故垒 周瑜 游赤壁(赤鼻矶)——绘景象——思周瑜——忆其事——抒己志 赞美周瑜,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渴望建功立业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想象、虚实结合、比喻、夸张 咏怀古迹 昭君村 王昭君 赴荆门——思昭君——忆其事——论怨恨 同情昭君,颠沛流离、功业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 用典、借景抒情、借代 乌衣巷 朱雀桥 乌衣巷 王谢燕 (临巷口)——绘景象(融感慨) 世事沧桑、国运衰微的感慨 用典、对比、融情于景、衬托、虚实结合 石头城 故国(六朝古都) (登石头城)——绘景象(融已情) 物是人非、国运衰微的感慨,警示当朝统治者 借古讽今、融情于景、衬托、拟人、虚实结合 赤壁 前朝折戟 周瑜 (过赤壁)——览折戟——表看法 认为周瑜胜利是侥幸 用典 2.根据表格,小结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1)概念点击 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 歌。——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 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 (5)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 HYPERLINK /view/1048030.h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