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农村赡养老人问题调查报告.doc

发布:2016-12-27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号 12511090935 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成绩 西安翻译学院 XI’AN FANYI UNIVERSITY 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关于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朱元佩 专 业: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赵欢 2014年 1月 关于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125110909 朱元佩 指导老师:赵欢 从古至今,中国的农村就是偏远,落后,贫困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这种境况已经改善了不少。但是一个严重的,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的问题已经出现。就是关于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农村老人约占总体人数的80%。 农村老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农村老人一辈子都是以种田为生,没什么技术,没有像城里老人的退休金,也没有积蓄来维持老年的生活。虽然有国家的补助,但对老人看病吃药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如果子女们不赡养老人,老人的晚年会过的异常凄惨。所以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在农村这种境况下,就愈发的严重。 本次调查,我大致分为了两步,主要以走访及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先是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这里的年轻一辈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作为年轻一代是如何看待老人及将来是否会赡养老人。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后,开始走访了一部分老人的家,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老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及子女对其的照顾情况。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其中总结出来一下几个原因: 一、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 绝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养,他们年轻时扶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到年老时在经济上便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别是个别儿媳视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二、赡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差,法律意识不够 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的子女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观念非常的差,认为老年人是家庭的一种负担,错误地认为:老年人既不能劳动,又不能赚钱,不能给家庭创造财富,还要供他们吃、住看病和养老送终,很不划算。他们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愿尽“反哺”义务,把老人当做家庭负担,漠视对老人法律上的赡养义务。有的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 三、农村生活条件差,子女经济确实困难,没有能力来赡养老人 由于封闭污染小的农村。农村老年人长寿的比较多,本身其子女本身也已步入老年,有的也是年老体弱,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他们自己也需要有人赡养,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不能给老人以帮助和慰藉。还有的人是因为没有致富技能,自己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自己生活都成问题,哪有能力赡养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还是农村经济落后所导致的结果。 四、农村子女长时间外出打工。无法照料老人。 目前,打工成了农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老人在家里留守,这些打工人员长年累月出门在外,不仅不与家中老人联系,更不给老人以经济帮助,老人无人赡养,更无人慰藉。致使家中的老人成了被子女遗忘的角落,衣食无着他们只有拖着残体靠打零工、捡破烂度日。这就是城市建设的悲哀,也是社会发展的悲哀。 五、子女之间分财产不公,以此来推卸责任。 在农村普遍存在老人在儿女们结婚后即进行分家,在分家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成为日后赡养老人的借口,什么净身出户等令人无语的原因。于是,老人的“偏心”、自己吃了“亏”等成了不赡养的借口。 还有个更可笑的原因,就是兄弟一人分一个老人,分开老人,谁都不愿意多样一个。老人当然不愿意了,就造成了儿女们两个都不管来推卸责任。这或许是最令人无语的原因吧。 这些原因都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