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56-2006木薯 种茎.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020.01B 21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356--2006代替 NY/T 356--1999木薯禾种茎Cassava-Cutting2006-07-10 发布2006-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356-2006前言本标准是对 NY/T 356一1999《木薯种茎》进行修订,主要变化为:对部分术语、定义进行了修改。一种茎级别从三级改为二级。种茎长度、节间长度、苗龄等指标进行了调整。抽样单位由株改为吨。补充了部分品种的特征特性。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和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热带作物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合作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如莲、李开绵、谢振宇、叶剑秋、洪彩香、漆智平、傅小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NY/T 356--1999。1
NY/T 356--2006木薯种茎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木薯种茎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签、贮存与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各品种木薯种茎。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和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2年第98号)《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1995年第5号)《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种茎 cutting已经成熟、木质化且能够作为繁殖材料的植株茎干。3.2种茎长度cutting length种茎的总长度。3.3种茎粗度 cutting diameter种茎尾部的直径。3.4节间长度 internode length种茎上芽眼间的长度。3.5芽眼完整度buds integrity种茎节上芽眼的完好程度。3.6髓部充实度pith satiety种茎髓部薄壁组织的疏密程度。3.7乳汁 latex种茎切口处所渗出的乳白色液体。3.8品种纯度 variety purity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本品种的种茎数占供检样品总数的百分率。1
NY/T 356—20063.9苗龄 cutting age从种植到收获的实际生长时间。4 要求4.1 基本要求4.1.1外观种茎外观完整,种茎芽眼完整,髓部充实;种茎的苗龄大于或等于8个月;新鲜种茎切口处有乳汁。4.1.2 检疫无检疫性病虫害。4.2质量要求种茎质量应符合表1规定。表 1 种茎质量指标级分项二级级60 ~ 99≥100-种蒸长度,cm1.5~1.92.0种茎粗度,cm2.6~4.02.5节间长度,cm≥98%品种纯度5 试验方法5.1外观种茎表皮、芽眼完整度、髓部充实度、病虫害、乳汁等指标用目测法检验,苗龄根据育苗档案核定。5.2疫情检验按《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中有关规定进行。5.3质量检验5.3.1种茎长度用钢卷尺测量木薯种茎的总长度(精确至±1cm),保留整数。5.3.2种茎粗度用游标卡尺测量种茎尾部的直径(精确至±1.0cm),小数位数保留1位。5.3.3节间长度用钢卷尺测量种茎中部10个芽眼之间的长度(精确至±1.0cm),取其平均值,小数位数保留1位。5.3.4纯度检验将样品按附录A逐株用目测法检验,根据其品种的主要特征,确定本品种的种茎数。纯度按公式(1)计算。P(1)X 100 X =B式中X—品种纯度,单位为百分率(%);A一一样品中鉴定品种株数,单位为株;B——抽样总株数,单位为株。2
NY/T 356--2006检测结果记人附录B表中。6检测规则6.1检验批次同一产地、同时出圃的种苗作为一个检验批次。6.2抽样采用随机法抽样。种茎基数在1t 以下(含 1 t),按公式(1)计算抽样量;基数在 1 t 以上,10 t 以下时,按公式(2)计算抽样量;基数在10t以上时,按公式(3)计算抽样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1=具体重量×10%(2)J2=0.1+(具体重量-1)×2%(3)y3=0.1+(具体重量-1)×2%+(具体重量-10)×0.2%6.3判定规则6.3.1达不到外观与纯度的某一项要求者,判定为不合格。6.3.2依照表1的指标进行评判,如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级的,则为一级种茎;如某项指标未达到一级的,则按二级种茎进行评判,各项指标达到二级的,则定为二级种茎;如某项指标未达到二级的,则定为不合格种茎。6.4复检如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