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配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安徽).docx
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配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安徽)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安徽)-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安徽)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星期三下午第3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地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3.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观念,了解其发展历程及现状。
4.人地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使学生能够明确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让学生理解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珠江三角洲如何依靠其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让学生了解当前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能够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并能够将其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外向型经济的深入理解:如何使学生理解并区分外向型经济与其他类型经济的差异,以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如何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能够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教学电脑、打印机、投影胶片、地球仪、白板、教学黑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地理学科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电子版、相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视频资料、网络地图、在线讨论平台。
-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小组合作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地理信息系统(GIS)演示。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预习资料,包括相关视频、文章等,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并准备讨论。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珠江三角洲为何能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利用网络资源阅读教材和额外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新课内容,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理优势、历史背景和现状。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产业如何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澄清概念。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分享预习成果,共同分析外向型经济的案例。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小组成员和教师讨论,深化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
作用与目的:
-确保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有全面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如让学生设计一个促进家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计划。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学术文章,或观看进一步的纪录片。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撰写计划或报告,展示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